阿克苏地区: “四普”新发现文物点208处

2025-11-27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银璐从阿克苏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物局)获悉:阿克苏地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下简称“四普”)已完成对208处新发现文物点的认定公布,这些文物点包含烽燧、城址、墓葬、驿站、冶炼等文化遗址。

自2024年5月30日启动“四普”工作以来,普查工作队对阿克苏地区不可移动文物的年代、边界、保护区划、构成等进行普查,实地收集文物照片,完成测绘、绘图,并对所处的人文环境、地理条件和天气情况等外界信息进行采集。普查队员在各个文物点使用北斗卫星定位终端对文物保护标志牌、单体、附属、标本等做记录,同时使用无人机、摄像机记录遗址高清影像和局部影像。

文物部门在主动调查外,还通过线上平台向群众发布征集公告,强调文物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明确征集的具体类别和要求,鼓励群众提供文物线索。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阿克苏地区在“四普”工作中持续优化普查举措,以扎实的普查成果,为深挖文物价值,阐释文物故事,推进文物保护及科学展示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普查期间,队员在拜城县境内发现保存较完整的库如力墩烽火台,它位于汉代中央政权治理龟兹地区重要证明的《刘平国治关亭诵》石刻与塔什吐尔烽火台之间的连接线上,附近还有一座沙拉依塔木烽火台。它的发现有助于研究人员进一步认识汉代中央政权治理西域时的军事防御及交通安全体系。

“普查中,队员对新发现及复核文物点中的古城、烽燧、古建筑等进行三维建模与数据校准,让每一处文物的年代、特征、保存状况都有据可查。同时邀请文物保护专家组成评审组,围绕文物的本体特征、年代判定、价值评估等,做现场审核认定,全地区208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已全部公布为未定级。”阿克苏地区文旅局文物管理科科长李文兵说。

普查还针对古道、戈壁荒漠等重点区域做补充调查,填补了前期因时间紧、交通受限未能覆盖区域的文物调查空白,特别是库车市北部、乌什县别迭里古道的古墓葬、岩画等各类文物点。这些新发现为实证中国历代中央政权有效治理新疆,以及研究龟兹文化早期发展状况,提供了新物证和第一手资料。

目前,普查队员还在针对高海拔遗址、偏远驿站等区域做补充调查,同时文物部门已经将普查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纳入野外文物看护员的日常看护工作范围,竭力保护文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