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
“真没想到,在座谈会上提出的建议最终被写入法条。”
“以前总觉得立法‘高大上’,离老百姓很远。现在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但可以提意见,意见还会被最终采纳。”
……
5月9日,在哈密市伊州区西河街道文化路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居民们围坐一起,谈论着年初施行的《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条例》给当地带来的变化。1年前,也正是在这里,他们提出的建议,最终被采纳并写入条例。
每到夏季,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树木成荫,凉爽宜人,是当地市民锻炼休闲的好去处。然而,公园内露天宿营和烧烤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引起部分市民的担忧。
去年5月,在《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条例》制定过程中,哈密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干部吾马尔江·买买提来到文化路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收集意见,居民代表王雅琴反映了这一问题。
现场,有的居民表示“必须严格禁止”,有的认为“不该一刀切”,讨论非常激烈。
“最终,大家统一意见,决定设置‘共享区域’来妥善解决问题,这条建议也被写进了法条。”吾马尔江说,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专门划分出一块区域,用于露营、烧烤和野炊,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多样化需求。
打开基层群众“话匣子”,为立法供给收集“金点子”。文化路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马媛介绍,2023年以来,文化路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召开征集意见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草案)》等32部法规草案和《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条例》等4部地方性法规草案征集意见工作,共征集立法建议19条。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法治建设的“神经末梢”,更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线窗口”。
2022年至今,哈密市人大常委会在一区两县先后共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11家。
“在哈密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民意‘直通车’的作用,以多种形式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及自治区法律法规草案和哈密市相关条例的意见征集工作,让立法更接地气、更具民意、更集民智。”哈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陆姗说,截至目前,已累计征集意见建议283条,其中32条被采纳,真正实现了“百姓的话写进法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