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白素君
“必须吃一碗再走。不然不让出门!”2月12日中午,吴红武结束问诊后,被山巴依·木哈达依的家人“堵”在了屋里。
这天是元宵节,因为出诊,吴红武又错过了饭点。他再三解释家中做好了饭,并起身要走,但山巴依的儿女们拦住了他,说话间,山巴依的妻子巴哈提·夏克尔哈力已经把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递到他面前。
吴红武吃了,山巴依全家开心地笑了。
“这就对了,红红医生,你要是不吃,老伴又该埋怨我,我们两口子今晚准得吵嘴,他那股倔劲儿,你又不是不知道。”巴哈提说。
25年前,山巴依被确诊患上糖尿病,随着病情加重,他失去了劳动能力。卧床5年里,只要身体稍有不适,总会第一时间求助吴红武。
48岁的吴红武是温泉县查干屯格乡厄日格特布呼村卫生室医生。村里470户村民,谁家有几个孩子,老人患有什么基础病,他都了如指掌。而村民们也早已习惯了“有病就找红红医生”。
“红红医生不光在我们村里有名气,其他乡镇慕名来看病的人也很多。”厄日格特布呼村党支部书记陈伟说,村里很多民族群众和年纪大的老人,叫不全吴红武的名字,见面就亲切地“红红”喊个不停。
75岁的车俊州回忆,去年,他右眼疼得厉害,去了几家医院看病,医生只是让他滴眼药水,“点了几天还是疼,我找到红红医生,他仔细检查,发现了我眼皮上的小红疙瘩,很快确诊是病毒性带状疱疹。经过两周的治疗,我的病痊愈了。”
村民赛力克·阿力阿夫开尔患有甲状腺结节,总觉得全身不舒服。吴红武向他解释,良性甲状腺结节无须过度担心,但赛力克非要开药。见难以打消他的疑虑,吴红武转换方式,认真听他倾诉并与其慢慢交流。
原来,赛力克所在的公司要裁员,他压力剧增,连续几天失眠,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吴红武轻声安慰,耐心疏导。当晚,赛力克睡了个踏实觉。此后,他一有空,总喜欢去红红的卫生室坐坐。
“医生不能只懂得检查、开方子、看片子,更要用心和病人交流,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家庭环境和心理状态。”吴红武感慨道。从医28年来,他一直开低成本的小处方给村民看病,并不断学习,掌握了中医推拿、按摩、针灸等理疗方法,考取了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心理咨询师证书。
在吴红武80多平方米的卫生室里,记者看到,这里设有观察、诊断、治疗、药房4个功能区,血压仪、血糖仪、制氧机、远程会诊设备等一应俱全。卫生室门口还挂着“胸痛救治单元”和“心理咨询室”的牌子。
“这个胸痛救治单元能方便快速初诊,及时判断疼痛原因,为患者快速用药和救治争取宝贵时间。”吴红武说,以前条件有限,很多患者疼得受不了才来就医,村民们定期做体检的意识不强;如今,上门看病的患者保健意识增强,各种慢性病和治未病成了他工作的重点。而他出诊的工具,也从当初的自行车,到后来的摩托车,再到如今的汽车,见证着乡村医疗条件的改善。
在村里遇上患者,吴红武会询问其身体状况和服药情况;去病人家里随访,他会了解患者的饮食。他还摸清了村民们的脾气,有的患者得说好话哄着,有的则需要稍微“吓唬”一下……
“只要有红红医生在,家里老人小孩的健康就有保障。”
“红红医生的电话24小时开机,免费为我们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红红医生经常上门给行动不便的人看病,我们最喜欢他。”
正是这份付出,让吴红武先后获得“自治区优秀乡村医生”“乡村好医生”等称号。这两年,有大医院向他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去条件好的地方工作,他拒绝了。“治病救人,在哪里都一样,村里的人更需要我。”吴红武说。
在吴红武看来,自己和村民间早已超越了医患关系,彼此更像家人,这样的幸福简单而纯粹:他行医问诊的场所在村民家中、田间地头、山区牧场、圈舍篱旁,村民递来的手工鞋垫、瓜子花生、端上的一碗羊肉汤,处处饱含着医患深情和对自己毫无保留的信任。“我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吴红武说,这种沉甸甸的责任,是他作为乡村医生的快乐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