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
“身段挺直,注意手和眼神……”9月2日晚,为了在“人间至味是团圆”2024年新疆中秋文艺晚会上表演更精彩,库尔勒市第二十三中学音乐老师王劲峰带着学校“河北梆子艺术社团”的35名学生一次次加练。这是孩子们第一次亮相全疆的“大舞台”,大家都铆足了劲儿,拿出最好的状态。
王劲峰是来自河北的援疆教师,曾获得2013年央视星光大道优秀选手、“全国青年才艺风采之星”等荣誉。在库尔勒市的两年多时间,他带着学生体验河北梆子的独特艺术魅力,点燃他们对传统戏曲的热情。
河北梆子已有约200年历史,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我的家乡,铜锣声一响,四面八方的人就围过来了,年轻人对这项传统文化的承袭从未间断。”王劲峰说。
学生苏巴热·塔依尔至今清晰地记得两年前第一次接触河北梆子的场景,“当时,王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梨园百花的戏曲课,起初是放录音,他看大家没什么兴趣,干脆就关了录音,自己唱了起来。”
王劲峰激昂高亢的唱腔瞬间击中孩子们的心,一曲唱罢,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老师当时唱的是《大登殿》选段,听着很痛快,让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跟着跳。”苏巴热说,那一刻,她下定决心要跟王老师学习河北梆子。
下课后,很多学生找到王劲峰提出“拜师”学习河北梆子的愿望。同学们的这种热情感染了他。“当时我就在思考,能不能把这门传统艺术融入音乐教学之中,让这项技艺在天山脚下扎根?”王劲峰说。
2022年4月,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王劲峰成立“河北梆子艺术社团”,苏巴热成为首批19名成员中的一员。
王劲峰坦言,新疆是歌舞之乡,这里的孩子能歌善舞,舞台表现力强,拥有天然的优势,但学习河北梆子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对于刚接触这门艺术的孩子来说,由于发音习惯不同,看似简单的一小段唱词也需要学习很长时间。孩子们进步缓慢,王劲峰一度有些泄气。
一天午休间隙,王劲峰路过排练厅,突然听到里面传来唱戏的声音。他推门一看,原来是苏巴热满头大汗地在对着镜子练习河北梆子。“王老师,爸爸看了我的表演,说我唱得真好听,让我好好跟您学,全家都等着看我演出呢!”苏巴热那渴望的眼神,让王劲峰顿时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练习,王劲峰自创了“学猫叫”的练嗓子方式,还与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乡土特色艺术社团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网络视频教研和教学活动。
一个月后,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教育系统组织的一次活动中,“河北梆子艺术社团”首次亮相就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在随后的一次汇报演出中,孩子们的表演再次赢得满堂彩。演出视频传到河北,很多河北梆子老艺术家激动不已,他们特意给学校打来电话,对河北梆子艺术之花在遥远的新疆绽放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欣喜。
“成立社团后,学生们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自信了,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到各个舞台上表演,大家都不怯场,小小年纪的他们表现得很从容。”王劲峰说,学戏之余孩子们也会教他跳麦西热甫、黑走马,让他也收获很多,“在新疆的两年多,我看到了这里的多元文化交融之美。”
如今,苏巴热已是“河北梆子艺术社团”的骨干演员,能演唱《大登殿》《梨花颂》《贵妃醉酒》等多个剧目。“我最喜欢的角色是王宝钏,她虽然饱经风霜,但勤劳善良忠于爱情,很让人感动。”苏巴热说,通过学习戏曲,她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也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姚沛彤是今年加入社团的,这个过程有点“曲折”。“我很喜欢戏曲,打心眼里想学。”姚沛彤鼓起勇气跟妈妈提出自己的想法,“起初家里不支持,因为我妈妈是唱曲剧的,她知道学戏很苦很累,我们商量了很长时间她才同意。”
接触河北梆子后,姚沛彤才真正体会到妈妈说的那种“苦”。“梆子声腔高,要找合适音得不停地喊、不停地唱,经常是练了好多天都找不到感觉,特别打击自信心。学动作时就更难了,一个小碎步就要练好几天,手脚酸疼。”姚沛彤说,但老师告诉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吃得了苦,舞台上才能有好的呈现效果。
如今,“河北梆子艺术社团”已有60多名成员,学校又成立了“井陉拉花艺术社团”,也吸引了30多名孩子加入。“除了河北梆子、井陉拉花,学校还陆续成立了书法、绘画、舞蹈等文化艺术社团。”库尔勒市第二十三中学校长冯永庄说。
今年底,王劲峰的援疆工作将期满,但他舍不得这些唱戏的孩子们,“我已经提交了继续援疆的申请,希望能用自己的一点点力量,让更多孩子走进戏曲、感受戏曲、喜爱戏曲,让戏曲在新疆青少年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