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田县:“沙里淘金”走出生态致富路

2024-07-22来源:新疆日报

通讯员/许晓龙 艾克甫江

日前,清晨的阳光洒向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壮观的防沙治沙景象展现在眼前。

连绵起伏的沙丘之上,勤劳的于田各族人民智慧与坚韧的印记清晰可见。顺着沙丘的坡势,一层层梯田式的平地被平整出来。在这些平地的边缘,治沙工人正在管理和补种红柳、梭梭等植被,他们不辞辛劳地俯身劳作,用一株株绿色植被筑起坚实的防沙治沙防线。

同时,平地上间隔有序的黑色滴灌带已经完成铺装,如同生命的脉络,将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每一株植被的根部。目之所及,成片的红柳、梭梭等宛如一条密织的绿色“围脖”,将沙漠包裹起来,把沙丘牢牢“锁”在这片绿色的屏障之外。

从空中俯瞰,东西走向的315国道就像一条纽带,连接着奥依托克拉克绿洲和于田县城绿洲。这两个绿洲不仅是于田县各族群众与沙漠多年博弈的勋章,更是他们坚守生态防线、有效遏制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移的明证。

在这两个绿洲之间,占地24.8万亩的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如同镶嵌在沙漠与绿洲之间的绿色宝石。这个示范区不仅是于田县生态治理的重要一环,更是于田各族群众向沙漠宣战的决心与智慧的体现。

今年于田县计划完成防沙治沙10.06万亩,春季已造林3万亩,秋季计划造林7.06万亩,苗木的需求量增大。为满足防沙治沙苗木需求,于田县兼顾传统苗圃育苗和林下育苗的同时,首次提出了沙地育苗。“今年沙地育苗500亩,每亩地可出苗1.1万株。目前,全县育苗3000万株,可以满足秋季7.06万亩的造林需求。”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贾存鹏介绍。

和田地区在推进防沙治沙工作时,不仅关注环境保护,还巧妙地与沙产业发展相结合,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沙土资源的潜力,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引领,积极推动肉苁蓉、玫瑰花等沙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发展与防沙治沙紧密结合,和田地区实现了防沙治沙的可持续发展。

艾则孜·买提肉孜是于田县塔吾哈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14年合作社成立之初,只种植了200亩的红柳大芸,那时候没有经验,成活率不高,产量也低。“防沙治沙工程实施以来,政府给我们通路、通电、通水,解决了大问题。今年,合作社又新开垦了450亩沙地,种植了15万株红柳和梭梭,苗木的成活率大幅提高。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合作社30户农户一定能走向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艾则孜说。

今年于田县的玫瑰花产业取得丰硕成果,亩产量高达18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每亩地可带来3500元至4000元的收入。此外,红柳和梭梭种植面积达21万亩,其中肉苁蓉接种面积达18万亩,年产量4万余吨,每亩地的平均收益稳定在2000元。和田地区在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