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 人大基层“站点”有作为 “急难愁盼”事说了就能办

2024-07-15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盖有军 通讯员 梁宏涛

小暑时节,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农户袁修跃种植的60亩鲜食玉米迎来丰收,按照亩产5000穗计算,60亩鲜食玉米纯收入在6万元以上。

“能有这么好的收益,是因为我有‘后台’给出谋划策呢。”袁修跃笑着说。

袁修跃所说的“后台”,是指昌吉市人大常委会设在十三户村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

“在十三户村,确定发展什么产业、计划上什么项目、村集体经济收益如何分配等村务事项,我们都是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这个平台,广泛听民声集民智,村民是‘拍板人’。”昌吉市六工镇人大代表、十三户村党总支书记楚保金说。

楚保金介绍,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村上6名人大代表担当起了政策宣传员、民情联络员、工作监督员、群众服务员、矛盾调解员,真正做到人大工作贴近基层、贴近群众。通过这种方式,十三户村探索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产业引领”的发展新路。2023年,十三户村集体收入18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万元。

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主任柳学珍介绍,为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和人大代表作用,昌吉市依托现有的“人大代表之家”,按照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务实管用、各具特色的原则,在全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探索建立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和实践点,进一步畅通群众参与日常政治生活和社会治理的渠道。

“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载体,打通基层民主发展的‘最后一米’。”柳学珍说。

实践站点建设不是简单地挂一块牌子、设一间房子、摆几张桌子,而是将它真正建设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重要阵地。为此,昌吉市强化机制建设,探索形成了“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的工作机制,广泛收集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事项,并依据机制流程切实加以解决。

一段时间,在昌吉市绿洲路街道屯河社区、农科社区等部分老旧小区,非机动车车棚老旧、休闲步道坑洼不平、路灯不亮灯架偏少,小区居民将改善小区面貌的诉求反映到了街道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

昌吉市绿洲路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亭懿说:“在街道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我们组织召开街道人大代表议政会,组织人大代表、居民代表、业委会成员和物业公司负责人,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实实在在地将居民群众的诉求办理好。”

看到路面平整了、车棚翻新了、路灯亮堂了,绿洲路街道农科社区居民张荣感慨地说:“实践站就建在我们家门口,有诉求进门就能说,说了就能办好,真不错!”

尽管每个实践站点的面积大小不同,但“有地议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成为每个实践站点的“标配”。今年以来,昌吉市各级人大代表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实践点,广泛收集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事项。市人大常委会经“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确定今年实施“微实事”项目83件,计划投入资金562万元。“微实事”项目涉及老旧小区改造、山区牧道维修、小区天然气管道维修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今年3月,全疆首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在昌吉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由此,昌吉市形成了以“基地”为龙头、“基地+实践站+实践点”串点成线、示范引领全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新格局。

“全覆盖的阵地让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走得更近、联系更紧,也让群众更加直观、近距离地感受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柳学珍说,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将不断探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切实增进人大工作接地气的广度、察民情的深度、惠民生的力度,切实构筑起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坚实平台,让人大工作与党委同心、与法律同向、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