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百余年前的简易识字学塾是怎样上课的?“工夫市”又是做什么的?走进乌鲁木齐市明德路,道路两旁一幅幅讲述这条街历史的浮雕墙,一尊尊复原历史场景的雕塑,让人恍若穿越时空。
明德路位于乌鲁木齐市老城区的中心区域,是一条东西走向街区,全长仅588米,沿线却分布着大银行、毛泽民故居纪念馆以及百年老校——乌鲁木齐市第一小学等文物建筑。这些建筑不仅见证了这座城市金融、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的光辉历程,更记录着这条街区的精彩过往。
2023年,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为深挖区域历史文化内涵,打造历史文化精品街区,对明德路街区进行提升改造,新增了浮雕墙、雕塑等设施,让这条街区的文化底蕴更为生动鲜活。
行人从明德路西端走到东端,正常步行约10分钟,如果在街上流连,可能需要数十分钟才能走完这条街。沿途除了青砖黛瓦、古色古香的文物建筑,精美的浮雕墙、生动的雕塑群,像一个个沉淀于街区的历史课本,让人读之沉思、回味。
“百余年前,明德路就已经是迪化(乌鲁木齐)政治文化中心。”天山区解放北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霞说,明德这个词出自《大学》里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经典名言,‘明德’两字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寓意,同时也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位于明德路最西端的大银行,是这条街区最醒目的文物建筑。它于1943年动工修建,1945年竣工。据史料记载,当时迪化城中大多是土坯房,好一点的建筑是砖房,仅有少量楼房,大银行便是其中之一。
“大银行建成的时候,轰动了整个迪化。”家在建国路片区的刘荫梁说,他是《乌鲁木齐掌故》作者刘荫楠(已故)的弟弟,今年79岁。“我家曾住在明德路57号刘家大院,与大银行的大侧门对门。”他说,大银行修建之前,那一带曾经营着不少老字号商铺,后来为了支持大银行修建,商铺陆续搬离那里。
大银行后来成为乌鲁木齐市标志性建筑,见证了很多历史时刻和盛大场面。
沿着大银行继续向东,另一处重要文物建筑是毛泽民故居纪念馆。它是毛泽民任新疆省财政厅副厅长、代厅长期间的办公室及宿舍,见证过他在此期间的生活和工作。旁边便是乌鲁木齐市第一小学,这所小学始建于1910年,前身为迪化府初等小学堂。
马路对面,一组雕塑形象地再现了百余年前简易识字学塾里学生上课的情景,3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围坐一张方桌前,聆听先生讲课。
天山区解放北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齐麟介绍,简易识字学塾是清末推行的识字教育机构,乌鲁木齐市第一小学当时为省城官立第四简易识字学塾,学塾招收对象主要是“年长失学及贫寒子弟无力就学者”,学业年限为1年至3年不等,课程内容为寻常日用文字和浅易算术。
“工夫市”又是做什么的?一面浮雕墙展示着各种工匠忙碌的场景,原来“工夫市”就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求职市场”。
“以前,乌鲁木齐的‘工夫市’位于明德路的东段。”齐麟介绍,当时迪化凡是需要新建、扩建、维修房屋,修理门窗,打火墙,修火炕的单位或个人,都要到“工夫市”招聘工匠。每天一大早,工匠们就从四面八方集中到这里,多则上百人,少则二三十人,他们中有木匠、瓦匠、裱糊匠、粉刷匠等。其中,有本地的工匠,也有来自甘肃、天津的工匠。“乌鲁木齐的大银行、新疆大学‘红楼’、天山大厦等,都曾有这些工匠的汗水和足迹。”齐麟说。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的私人当铺不但利息高,当期还短,过期不赎,典当的物品就归当铺老板所有。后来,在毛泽民的领导和运作下,新疆商业银行在明德路开设了“公济当”金融业务,其月息比私人当铺低了不少,当期延长至1年,到期不赎,还可继续延期,取消了“死当”,这一举措曾受到当时劳苦大众的欢迎。
“明德路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是乌鲁木齐最有文化底蕴的街区之一。打造明德路历史文化街区,一方面是要在保护文物资源的基础上,做好活化利用。另一方面,也是延续历史文脉,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城市百年来的历史发展进程。”李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