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娜, 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女人,是什么力量让她冲破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重重阻力,与一个在沈阳卖烤羊肉串的维吾尔族小伙结为伉俪?又是什么力量让她把自己的青春智慧献给阿图什的维吾尔群众?去年以来,她连续获得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感动新疆十大人物”、“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许多荣誉称号。她给社会交出了怎样的一份人生答卷呢?
来到新疆圆梦想
周丽娜说,自己从小生活在沈阳,梦想着当老师,但因高考落榜早早踏入社会开始工作。“1993年,听说有一个维吾尔族小伙子在市场门口卖羊肉串,我和几个朋友就想去尝尝。”周丽娜说,第一次见到烤羊肉串的乃斯如拉·吾买尔,她就心动了,“不光是羊肉串味道好,他长得浓眉大眼,挺帅的。”经常光顾乃斯如拉·吾买尔的烤肉摊,周丽娜发现这个维吾尔族小伙子热情、淳朴、善良、风趣幽默,是个可靠的人,也是一个值得终身托付的人,1997年他们喜结良缘。
1998年,周丽娜跟随丈夫来到了新疆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卡依拉克村。刚来到上阿图什镇卡依拉克村时,家庭困难,丈夫常年外出打工,周丽娜就把巴扎当成了学习维吾尔语的大课堂。卡依拉克村距离边境口岸近,做买卖的人多,能多掌握几门语言就会拥有更多的生意机会,周丽娜便教给这些买卖人一些简单的普通话,同时她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
周丽娜在新疆尽管有婆婆和丈夫的疼爱,有卡依拉克村民质朴的感染,有拉条子、抓饭和石榴、无花果、提子葡萄等水果的吸引,让周丽娜喜欢上了新疆,但是从没有干过农活的周丽娜却在最初也闹了许多笑话。
下地拔草时麦子和草长在一起,她不会分辨,结果家里人过来一看发现她把草留下了,把麦子却拔掉了。
婆婆心疼周丽娜,不想让她在农村受苦,让他们继续回东北做烤肉生意。
周丽娜回到沈阳后一直在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我想如果我能学会维吾尔语,再返回新疆当一名双语老师,就可以实现教师梦,而且双语教师在新疆是最缺的,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周丽娜说,看到丈夫每次在电视中看到关于新疆的新闻,眼睛放光一样,所以她决定跟丈夫再次回到新疆去。她说:“我爱他,自然也要爱他的家乡,爱她的家人,爱他的亲戚朋友。”
2006年,周丽娜和丈夫再次回到新疆阿图什市。当年年底,上阿图什镇卡依拉克小学缺汉语教师,周丽娜被聘为临时教师。“直到教学的时候,才觉得自己从丈夫那里学的维吾尔语根本不够用。”周丽娜说,为此她开始用维吾尔语和学生交流,遇到不懂的便请教学生,后来,终于能够熟练用双语上课和交流。
刚开始,孩子们总是会把“老师好”,说成“老鼠好”。如何把孩子们教好呢?她从学习维吾尔语,到唱歌跳舞,甚至模仿孩子们喜欢的动物,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孩子们的汉语水平。
“我面对的这些学生,都是维吾尔族孩子,所以我要适应他们,我要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周丽娜说。
在卡依拉克村当老师的8年间,周丽娜经常做家访,慢慢发现这里的孩子更贴近自然,会用简单的方式去寻找自己的快乐。“新疆的孩子非常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不一定非要把书本上死记硬背的东西教给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也是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启发。”周丽娜说道。
周丽娜了解到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和成长环境的特点,用心设计了自己独有的课堂。这也成了孩子们最喜欢上的课。卡依拉克村所在的上阿图什镇是远近闻名的足球之乡。学生爱运动,周丽娜便把大孩子和小孩子组织在一起踢足球,在游戏互动中教好汉语普通话。
“用足球来吸引他们,进行我的教学。让孩子学习一些运动的名词,还可以教他们数字。”
大家心中的好老师
2010年,周丽娜通过当地幼儿双语教师招考,成为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师。这个幼儿园每年收150多名孩子,全园6名老师,就她一个汉族老师,她抓紧一切有利机会让维吾尔族老师教她学习维吾尔语,她也教维吾尔族老师学习汉语。
周丽娜常说,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重要的是得到家长的心,周丽娜面对民族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她经常走家串户,还用老家沈阳常吃的饺子来款待家长,却没想到一开始家长们谁都不肯动筷子。
周丽娜说:“最初一些家长看到我是汉族人,出于生活习惯,所以不想吃我做的东西,于是我叫来维吾尔族邻居帮忙切肉剁馅,让大家放心食用最具东北特色的饺子,现在有的邻居生孩子或者生病了,就会主动让我给他们做一碗饺子。”
就这样,饺子架起了周丽娜和家长们沟通的桥梁,所以当每年农忙时节,尽管已经放暑假了,家长们最放心的就是把孩子送到周老师手里。
原来周丽娜家有六个兄妹,父亲去世以后,家庭生活困难,是她的老师无私帮助才完成学业。从那时起,周丽娜心中就立志将来做一名教师。现在周丽娜圆了心中的梦想,虽然明知清贫、艰苦,但是她要像自己的老师那样无私地把知识传递给卡依拉克村的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茁壮成长。
周丽娜家的日子并不宽裕,她现在有2000多元工资,丈夫当临时工月收入只有900元,还要抚养两个孩子,但是她却用种植粮食换来的辛苦钱资助村里的贫困大学生。她说:“我们日子紧一点也能过去,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我的学生上不了学啊。”每月她都拿出50元—100元资助贫困学生,给他们买书包,给幼儿园买教学器材。就读于新疆石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努尔比亚·阿吉说,因家中比较贫困,周丽娜经常给她几百元生活费,“其实周老师只教过我一年,后来就调走了,但是她对我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努尔比亚说,不仅是她,每次放假回家,周老师都会给一些上内初班的学生一两百元生活费,“她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
周丽娜动情地说:“教孩子和种地一样,不管庄稼好不好,你都不能放弃,不管是哪个民族的孩子,他们都应该学到更多的知识。我知道读不起书的滋味是很痛苦的,所以不想再看到有孩子因为贫困不能上学。”
周丽娜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回报,她在担任毕业班班主任期间,先后有13名学生考上重点学校,她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班主任。
人人夸奖的好媳妇
周丽娜的付出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家亲切地送给她一个好听的维吾尔族名字“古兰丹姆”,意思是高原之花。
她完全得到了乡亲们的尊重,她教过的孩子不管走到哪里,背后都有她温暖的目光,每当孩子们暑假回来向她汇报成绩时,就是周丽娜最幸福的时刻。
“说真的,我把中国转了一大圈找到了这个媳妇,她永远是我的宝贝。”乃斯如拉说,看到妻子在北京领奖出现在电视上,学生们使劲鼓掌,一个个地喊周老师,“我特别自豪,我爱她,不仅因为她是我老婆,更因为她是一名优秀的老师!”
邻居海尔尼莎·吐达洪夸奖周丽娜说:“我们和周丽娜就像家人一样相处,谁家有了好吃的,都会第一时间给对方送去分享。周丽娜是我们村里唯一的汉族媳妇,我们都很喜欢她。”
愿为爱永远留在新疆
2014年,扎根高原的周丽娜接连收获2014年度全国“最美乡村教师”、2014“感动新疆”十大人物两大荣誉,这使得默默无闻的她一下子忙了起来,这让她很不适应。
周丽娜的选择,曾经让许多人不理解。面对这些不理解,周丽娜说出了心里话,“在这里,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看到孩子们的双语一天天进步,我比他们的父母还高兴呢。”
2014年教师节前夕,在北京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礼上,周丽娜登上了领奖台,荣获“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称号,时隔3个月,她又入围了2014年度“感动新疆”十大人物。周丽娜说:“这些荣誉都太高了,不是我一个人的,我的家人容纳了我,鼓励了我,这是最大的动力。当地的父老乡亲、同事们给我创造了一个和谐的环境,我才有施展才华的地方。因此这个荣誉是大家共同的荣誉。”
在当教师的8年时间里,周丽娜深深体会到大山深处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意义。“有人觉得我傻,从大东北跑到大西北,而且没有亲朋好友。可我认为这里到处都是我的亲人,这里需要我,孩子们更需要我。”周丽娜说。
当乡亲们得知周丽娜载誉而归时,在她家门前悬挂起了欢迎横幅,手捧鲜花早早等候在路口,孩子们高兴地跑上前去,嘴里叫着“周妈妈回来了”,在村民和孩子们的簇拥下,周丽娜激动地说:“我的爱在新疆,我爱这里的孩子,我的后半辈子要留在新疆。”
9月1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中,周丽娜荣获2014最美乡村教师称号。“能获得最美乡村教师称号,我特别高兴,我也打算在这里扎根一辈子,我的老师梦还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