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留声机:文化生活演变的“活化石”
时间:2015-08-20 | 来源:新疆都市报 | 作者:魏红萍 卢子
 

  卢兴武饶有兴趣地给记者介绍留声机如何使用。

  “当时整个团里就这一台留声机,职工下班回到家,团里就通过高音喇叭给大家放样板戏听,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唯一的娱乐项目……”8月19日,本报寻找“老物件”活动讲述的故事, 激发了一些有故事市民的灵感。

  52岁的兵团四建工会主席卢兴武是第二代兵团人,父亲从陕西支边来到新疆乌鲁木齐,进入兵团建工师四团(现在的兵团四建)。从1965年起,2岁的卢兴武随父母经历了五次搬迁,乌鲁木齐—和田—于田—布尔碱—阿拉沟—乌鲁木齐。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整个单位的大搬迁,兵团四建得以迅速发展,卢兴武也逐渐成长起来,并走上兵团四建的领导岗位。他说:“自治区建设发展的六十年,也是我们兵团发展壮大的六十年,兵团人的努力和奉献也是功不可没的。”

  地窝子里听样板戏

  卢兴武告诉记者,上世纪六十年代,兵团四建的职工整体搬迁至和田,整个团场的职工都集中住在地窝子里。“那时,父母一下班就忙着做饭,孩子们就在地窝子外面玩耍,团里的高音喇叭就开始靠留声机播放革命样板戏,一直播放到天黑。”

  卢兴武还饶有兴趣地给记者讲述这台老式的留声机是如何使用的,一根细线将它与高音喇叭连接,革命样板戏就开唱了……

  电影放映前听“劳动号子”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进一步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团里有了电影放映机,每次在放映电影前,都会用留声机播放“劳动号子”,给大家鼓劲。

  “当时的劳动竞赛很多,听得最多的就是充满激情的劳动号子。”卢兴武说到动情处,放开歌喉就唱了起来,仿佛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又回到了眼前。

  “数字化”引领新生活

  “现在,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大家通过手机、电脑进行交流,这台老留声机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了‘活化石’。”卢兴武话题一转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职工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个性化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但工会还是会不断组织职工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这样不但能适时弘扬正能量,也能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分享:

微新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