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守住生命绿色绘就生态画卷
时间:2015-10-15 | 来源:新疆日报 | 作者:杜文静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绿色,是希望的寄托;绿色,是前行的动力。

    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准噶尔盆地到帕米尔高原,从阿尔泰山麓到塔里木河畔……醉人的绿色在天山南北肆意铺陈,来到新疆的人们无不被壮美景观所震撼,这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真实描绘了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全区上下建设生态文明实践的生动场景。

    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自治区提出并大力践行“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理念,坚持走“两个可持续”发展道路,全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生态修复 绿色坚守

    天池湖水涨了!今年天池湖水明显上涨6米,接近历史最高水位。湖水接近景观步行栈道边沿,在绚烂秋色映衬下,天池碧波荡漾,美轮美奂。

    “在不足全国年平均降水量1/4的新疆,这背后是多年来新疆人民致力于生态保护修复的努力成果。”新疆天池管理委员会资源保护管理处处长高峰说。

    野生动物朋友多了!“去年两次大面积野外巡护监测,我们共观察到125头野骆驼,其他野生动物遇见率也逐年上升。”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袁磊说,这说明保护区的生态得到了好转。

    柯柯牙的苹果丰收了!金秋的阳光下,一片片果园果香浓郁。“阿克苏苹果就是品质和价格的保证,我家10亩地的苹果已经全部被山东客商订购完了。”温宿县温宿镇柯柯牙社区果农尹树丛说。

    然而,谁能想到,几十年前,柯柯牙还是一片光秃秃的戈壁荒滩,是阿克苏市、温宿县沙尘暴的发源地。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拓荒绿化,如今,这片绵延了200公里的绿洲,已成为保卫阿克苏市、温宿县两地免受风沙侵害之苦的绿色长城,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生态修复的例子数不胜数,绿色传奇遍布天山南北——每一汪清澈湖水,每一座苍翠青山,每一片郁郁草原都记录着执政者绿色坚守的智慧。

    60年来,新疆各族群众治沙治水、造林护草,各项生态工程加快实施,生态建设驶上快车道。

    生态红线 自觉行动

    “努力把新疆建设成为最洁净的地方。”2014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对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新的理念和要求。

    为了洁净,就要抉择。

    2010年3月,国电喀什河塔勒德萨依和萨里克特水电站两个项目在“百里画廊”——唐布拉草原动工,16公里长的引水渠沿途连片草场被毁,大片土地山岩裸露,草原在哭泣。

    要经济收入还是要环境保护?现实选择摆在面前。

    2011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毅然责令这两个水电项目停工整治。整整三年,企业花费了1亿元对引水渠护坡进行生态修复。

    对污染连出“重拳”的同时,自治区重视源头治理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终身责任追究制和生态修复制度建设,给企业以及各地政府套上一个个环保“金箍”。

    国家五A级景区可可托海,稀有矿藏丰富,曾为我国两弹一星研制作出过巨大贡献。十二五期间,《新疆生态功能区划》编制完成,确立了不可触碰的生态红线,为此阿勒泰地区永久取消了矿产开发的审批权。

    国家先后投资37.6亿元,对可可托海等十个矿区项目进行生态治理,鼓励当地发展旅游,“下岗”矿工在景区开上了电动车。

    这座使用了半个世纪的矿坑如今变成了国家地质公园,第一代矿工86岁的木汗买提非常感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算大账、算长远账”,这也是各族群众的共识。

    十八大以来,新疆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生态优先在全疆各族群众中形成共识,成为自觉行动。

    生态红利 反哺民生

    “天马的故乡”——昭苏大草原奔腾的马群是活力的象征。良种马培育、马产品加工、草原生态游,“马产业”一马当先,在伊犁地区发展迅速。

    昭苏县牧民侯赛因家有70多匹马,这两年好马卖上了好价钱,老牧民靠养马致富了。

    要实现传统产业华丽转身,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离不开特殊的鼓励政策,近两年伊犁州不再对昭苏、巩留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县考核GDP,经济指标“松绑”,生态指标“上绑”。

    今年8月6日,乌鲁木齐市民的手机上大都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本市今年上半年收获157个优良天,达标率86.7%,是20年来最好水平。

    “乌鲁木齐蓝”背后是这样一组数据:5年来,中央和地方累计投入资金538.7亿元,建立乌鲁木齐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施了以“煤改气”为核心的能源结构调整、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环境综合整治、环境能力建设等236项重点治理工程。

    “老百姓呼吸上了新鲜的空气,这是最大的民生!”乌鲁木齐市民陈剑说。

    塞外江南伊犁以优美的景色、良好的生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人。据了解,2015年上半年,伊犁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57.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3.51%和25.62%。

    目前,新疆治理塔里木河流域累计完成投资101.79亿元,流域生态重现生机。

    新疆1.02亿亩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42个,林地面积较五年前增加641万公顷。

    良好的生态正在释放红利,最大的受益者是各族群众。生态是最大的品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后劲,也是最宝贵的资源,大美新疆在绿色中发展,在美丽中崛起。

分享:

微新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