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
时间:2015-10-02 | 来源:亚心网 | 作者:王敬

  如果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来,尤其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制作成一部微电影,我们将看到这样一幅幅生动的场景——农田让与森林,工厂让与绿地,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城乡分野在交错与融合中日渐模糊,天山南北一抹抹“新绿”正迅速渲染开来……

  5年多来,新疆用绿色笔调着力勾勒生态文明新版图,用浓情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

  科学理念——引领大美新疆建设

  这些天,苏里坦拜·木哈别克总是笑呵呵的。让这位在新源县那拉提镇阿拉山村生活了76年的老人高兴的是,新疆首条景区生态公路——那拉提景区盘龙松—乌孙古墓公路建成通车了。更重要的是,这条公路“被轻轻放入大自然”,他曾有的忧虑烟消云散了——公路通车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减少到最小。

  这条景区生态公路的建设是新疆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理念,坚持“两个可持续”的具化体现,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来,特别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党委以对永续发展、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理念,为大美新疆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5月,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率先提出“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理念。随后,在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以及相继召开的一系列重大会议上,都对“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理念作出详细阐述。

  2010年至2012年,新疆先后召开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对新时期、新阶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先后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对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加强生态文明法治保障分别作出安排部署。

  2014年12月,自治区党委又明确提出:努力把新疆建设成为最洁净的地方。

  在这些科学理念的引领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引领开发”和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等成为各地处理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关系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5年多实践,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一系列科学理念正开花结果:各级党委、政府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明显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氛围日益浓厚。

  生态创建——探索“绿色崛起”新路

  实施最严格的环保措施、对部分县实施“绿色GDP”考核……眼下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正扎实开展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各项工作。在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伊犁州时间表”中,伊犁州到2024年将实现24个县市全部建设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

  勠力同心,实现“绿色崛起”是伊犁州科学发展的坚定目标。而这仅是新疆各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片段,更多的精彩正在进行:工业园区积极创建生态示范园区、工厂努力打造“花园工厂”、学校着力建设“绿色学校”……一抹抹“新绿”在天山南北生根发芽,展现出勃勃生机。如今的天山南北,生态创建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新疆建成1个国家级生态县(区),国家级生态乡镇35个,国家级生态村7个;建成1个自治区级生态县(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141个,自治区级生态村915个。

  以生态创建为切入点,乌鲁木齐坚持“治重症下猛药,治污染出重拳”,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揭掉了困扰市民多年的“黑锅盖”。昌吉回族自治州实施的“蓝天行动”计划已初见成效。2014年年底,自治区启动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工作,昭苏县、裕民县、哈巴河县等18个县(市)成为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目前,18个试点示范区各项工作正快马加鞭地推进。

  通过生态创建,不仅全区城乡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加强,街道社区、乡镇村庄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绿色崛起”发展之路,而且优美的环境使干群关系也越来越和谐了。

  各地对生态环境的“钟情”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更是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

  加减乘除——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

  新疆要实现“绿色崛起”,做好“加减乘除”至关重要,即加法——环保投资,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乘法——创新驱动,除法——简政放权。这对新疆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注重“加法”的含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来,特别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后,新疆环保基础能力建设得到长足发展,环保机构队伍和装备水平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自2008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12.78亿元,实施了1836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占全区村庄总数的20.9%,受益农牧民达到294.8万人,占全区农村人口总数的26.3%。对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管理措施;对草原进行休养生息;支持博斯腾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并将喀纳斯湖、乌伦古湖、赛里木湖列为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湖泊。“十二五”期间,新疆斥资约140亿元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绿色化”正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价值追求。

  发挥“减法”的作用。新疆对污染减排不断加大力度:严把环评审批关,调控“两高一资”等高污染项目建设;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未完成总量控制任务的地方实行“区域限批”……其效果已经显现,统计显示,2010年以来,全区已累计实施重点减排项目1882个,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约束性指标,“十一五”期间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总量控制目标;“十二五”前4年,前三项减排指标均控制在国家下达的“十二五”目标内,氮氧化物排放量也于2014年首次出现拐点,实现由升转降;而今年上半年,新疆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比上年同期明显下降。能耗、排放量的降低,不但为经济发展腾出了总量空间,也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倒逼”动力。

  突出“乘法”的驱动。2010年以来,新疆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资源改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措施。2012年2月,新疆成功挂牌出让哈密三塘湖煤田3个区块探矿权和采矿权,成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与和谐统一的典范。此外,新疆创新监管方式,实施约谈、挂牌督办等办法,推进环境问题治理。近年来,新疆约谈县区政府6家、环境违法企业12家;对4个环境问题突出的县市区及76家企业进行了挂牌督办。此举使地方和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释放“除法”的活力。近年来,新疆对涉及民生、扶贫、节能减排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实行“绿色通道”管理,极大地缩短了环评审批周期,服务了经济发展。2014年12月,为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效能,新疆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将9大类21项贴近民生、环境风险较小以及涉及自治区重点产业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予以下放,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

  加减乘除之间,新疆用“绿”字勾画的生态文明新版图愈加清晰,追求“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发展的科学取向更加凸显。

分享:

微新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