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伊犁河谷寒气料峭,但天气好得出奇。晴空之下,偌大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配套区里,一栋栋洋溢着现代感的建筑映入眼帘,色彩亮丽,和周边的荒凉戈壁形成了强烈对比。这是苏新公社,用于企业员工的食宿及技能培训,是江苏产业援疆的代表项目之一,是整个配套区内企业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平台,还有更多的援疆项目环绕在配套区内,乃至整个霍尔果斯市。在霍尔果斯市,“苏”“新”早已不是两个简单汉字的结合,它代表着两地经济、思想观念等的全方位交融。
“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无穷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最大的受益领域就是产业援疆。丝路两端,一端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另一端则毫无争议地被确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这让本就打算励精图治的两地干部们欢欣鼓舞,那些纵横商海的企业家们,更是跃跃欲试,目光跨越了整个中国,落在了映蓝流翠的伊犁河谷。
田洪一直都很忙,这位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副书记始终将产业援疆作为江苏省援疆的重中之重来看待。在今年的“招商引资推进月”活动中,他亲自带头组织跑办,举办推介活动50余场次,邀请110批、1300余客商来伊考察洽谈、投资兴业。
仅今年上半年,通过援疆干部的努力,就签约引进产业援伊项目51个,计划总投资181亿元。田洪告诉记者,产业是强州富民的基础,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全力打造产业援疆升级版,带动各族群众就业,是维护伊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大好局面的关键。江苏省委省政府一直把产业援疆特别是纺织服装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全方位推进,取得突出成效,奠定了伊犁州跨越式发展的根基。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支点之一的霍尔果斯吸引了整个中国的目光。江苏援伊指挥部将霍尔果斯作为产业援疆的核心区域,积极推动苏伊两地在口岸共建共用、商贸物流合作、产业优势互补等方面加强合作,霍尔果斯因此向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产业明珠、就业基地的地位不断迈进,一大批项目在这里聚集、实施、发挥效益。事实上,整个霍尔果斯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园区,它一端连接广袤的中亚欧洲市场,一端连接中国最繁华的经济地带,居中而坐,尽享物流、商贸等区位优势的,是伊犁河谷。
经过苏新双方的努力,霍尔果斯跨境运输合作和口岸资源整合不断得到加强,连云港港口集团投资5亿元,在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舰桥国际综合物流园项目,霍尔果斯区域物流枢纽中心正在渐渐成形。同时,为强势推进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十二五”以来,江苏省援伊指挥部在江苏省委的大力支持下,引导苏州国资公司率先投资17.25亿元,建设了苏新中心、苏新工业坊、苏新公社等产业援疆项目,目前有5家商业银行和27家股权投资企业入驻苏新中心,5家物流企业和商贸公司入驻苏新工业坊。在苏新中心等重大产业援疆项目的引领带动下,义乌国际商贸城、中免集团、中科国际等总投资234.5亿元的22个重点项目入驻合作中心,已有涉及商品展示、餐饮娱乐、商业设施等领域的7个重点项目建成投运,营业商户达到2300余家,实现就业10000余人。仅2014年,出入合作中心的人员就达到178万人次,为霍尔果斯特区发展集聚了人气,注入了活力。
“百企千亿”的产业之花
“十二五”初期,江苏省提出了“百企千亿”的产业援疆计划,在最近的两年内,这一计划的实施速度越来越快,已建成86个,总投资140亿元,带动就业3万余人。
只有在实力的基础上,才可以提出如此的战略构想。也只有在实力的基础上,这个宏大的构想才可能变为现实。红豆集团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江苏省委的高位推动下,2015年3月,江苏省红豆集团“新疆红豆服装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公司负责人周伟新坐在我面前,目光自信而富有激情。事实上,他是以一种自豪的方式来向我介绍自己的企业。
“我们集团响应江苏省委的号召,同时‘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也是企业决心在霍尔果斯落户的重要原因。”周伟新告诉我,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戈壁,什么都没有。但现在公司三栋厂房的主体工程已经全部完工,只剩下一些边角的收尾工作还在继续。“9月19日,咱们现在所处的2号厂房就已经开始进入试生产,11月30日,全部工程就可以预验收,12月10日,整个厂区就可以达到交付条件。”
这家企业本身的建设过程,就足以让人惊叹不已。6月26日,在一片荒滩戈壁上,公司举行了奠基仪式。短短4个多月,主体工程已经全部完成。集团只派来了8个人负责管理,其余的所有人员都是从当地聘用。周伟新说,他们选择与南通三建合作,后者除了必要的技术人员外,施工人员全部是和伊犁当地的劳务公司合作,包括整个厂房的建筑材料都是从当地获得。周伟新随手一指2号厂房的主体钢构,“喏,这个就是从清水河镇的一家钢构厂订购的,质量完全符合我们的标准,同时供货快,运距短。”
正是因为人员的当地招聘和原材料的当地采购,加之管理到位,厂区的建设进度才会这么迅速。但如此之快地投入运行并不是企业一家之力,针对霍尔果斯市劳动力短缺的现实情况,援疆干部和霍尔果斯市相关部门负责人精诚合作,跑遍了伊犁河谷为企业招聘产业工人。
“我们现在有员工200多人,等到全部投产,可以解决500人的就业,关于劳动力的来源我并不担心,援疆指挥部和当地政府给了我们相当大的支持。等到企业完全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将达到1亿元。”周伟新说。
对伊车嘎善锡伯民族乡的阿不力克木·阿不都松而言,最重要的是这家企业将自己带入了稳定、可以预期的幸福生活。“我以前是开车的,经常被老板欠账,但现在在这里不一样,公家的地方嘛,很正规,工资按时发放,付出的每一点努力都会有回报。”阿不力克木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真正靠本事吃饭的地方,他在女工占多数的纺织企业里认真学习,已经当上了缝制组的班组长。
“我们这里全部生产环节的各个班组长,都是从当地招聘的员工中选拔出来的。”周伟新告诉记者,8月1日,厂里开始进行职工培训,报名的有208人,如今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都留在了企业。原因在于,他们不仅在培训期间可以获得手把手地传教以及1000元的生活补贴,在见习期间还可以拿到2400元的工资。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因为他们就住在园区内的苏新公社里,设施极好,食宿费用都由公司承担。他们来自霍尔果斯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巩留县等周边地区,从家中离开时,是离开田地便身无一技的农民,而今,他们是中国最具活力纺织企业之一的员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