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
“今年的产值有望突破100万元,这都是自主创新给我们带来的红利。”从祖辈口传的土方子到拥有专利的标准品,90后蒙古族小伙哈沙叶尔登用马油皂闯出一条创业新路子。
马油,是昭苏草原上牧民们口口相传的民间秘方,可以用它涂抹皲裂的双手、护理婴儿娇嫩的肌肤、缓解冻伤与湿疹。但长久以来,马油始终停留在“土法熬炼、自家使用”阶段,没有标准、没有品牌,更谈不上产业化。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我们昭苏有大量马匹,也有悠久的马油使用历史,为什么不能做出属于自己的高端天然护肤品?”哈沙叶尔登还在南京农业大学就读时,就有了创业想法,要把祖辈传下来的马油,变成科学化、标准化、可量产的绿色健康产品。
2017年,研究生毕业的哈沙叶尔登了解了昭苏县对返乡人才的扶持政策后,回到家乡创业。昭苏县乌尊布拉克镇加尔买里村党支部为他协调了一间30平方米的手工作坊,给他提供了一方创业阵地。没有设备,就自己改装;没有配方,就反复试验。历经上百次失败,团队终于攻克低温皂化、杂质去除等关键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马油冷制工艺。2019年,哈沙叶尔登注册成立了新疆牧马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并于次年开始生产马油皂。
“做马油皂不难,但要做出好的马油皂可不容易。”哈沙叶尔登拿出两块不同的马油皂进行比较,传统热制皂,表面粗糙、质地干硬,冷制马油皂,细腻如脂,还透着淡淡的油脂清香。
哈沙叶尔登介绍,热制皂在高温下熬煮,很多营养成分就煮没了,但冷制工艺全程控制在40摄氏度以下,能把马油里的不饱和脂肪酸、神经酰胺、维生素E等全给锁住,有效成分达90%以上。
一段时间后,哈沙叶尔登发现只做加工行不通,货源无法得到保证。他果断调整方向,回到草原,和牧民一起干。2020年,他牵头成立昭苏县探险者马匹养殖专业合作社,整合周边35户牧民的600余匹马,建立起“党支部+企业+合作社+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从传统放牧向现代化、标准化原料供应的转型升级,还培养出一批掌握马油采集与初加工技术的当地能人。
“以前马油白白浪费,现在一公斤能卖40多元。马除了产肉和奶,还能产‘金油’,大家干劲更足了。”加尔买里村牧民巴达笑着说。
为拓宽马油皂销售渠道,村“两委”还帮哈沙叶尔登搭建展销平台,对接当地6家精品民宿,推出“体验+消费”新场景,深受游客喜爱。
“公司还与新疆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联合开展马脂提取、稳定性提升及功效验证等关键技术攻关。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得9项实用新型专利,并主导发布了3项地方性技术标准。”哈沙叶尔登说,只要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推动马油产品从传统手工向智能化、数字化生产迈进,马油皂会迎来更大的市场。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