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玛依古丽·艾依提哈孜
走进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陶尊、鸡首壶等530余件精品文物静静陈列,1000余幅与壁画、出土文书相关的精美图片直观呈现,清晰勾勒出中原王朝在西域地区对安西、北庭等军政设施的建设、运营与维护历程。“在北庭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各民族的手足相亲。”观众叶宝怡感慨道,在这里,博物馆里每一件展品都是历史的见证,让人们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日前,在第九届新疆北庭学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大学等27所国内高校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探北庭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共话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鲜活例证。
北庭故城是唐至元时期丝绸之路天山北麓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是目前天山北麓保存最为完整、最大的一处古代城市遗址。在这里出土的“蒲类州之印”等文物,生动见证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历史。
作为重要实证,北庭故城2014年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今年2月又入选国家重要大遗址清单,其历史价值愈发凸显。
北庭学研究院自2016年成立以来,就肩负起文物巡查、遗址管理、历史文化研究等重要使命。该院围绕北庭学的核心内涵、研究方向、发展目标,在吉木萨尔县等地已连续举办了9届新疆北庭学学术研讨会,20多家科研机构、50多所高校、2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参与北庭学的研究和交流。北庭学已经成为保护发掘、研究阐释、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综合学科。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