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十七载 一颗为民心

2025-11-19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隋云雁

从警十七载,轮台县公安局塔尔拉克乡派出所教导员居麦·阿卜力孜的脚步踏遍辖区大漠戈壁沟坎,身影总是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刻。他的故事,既有生死一线的果敢,亦有春风化雨的温情。

像胡杨一样扎根戈壁

居麦是土生土长的轮台人,父亲是一名村干部,常有乡亲们来家里找他评理。看着父亲端来热茶,和大家唠着嗑就把疙瘩解开,他心里埋下了为民解忧的种子。

高中毕业后,居麦参军入伍,当兵两年,他累计参与救火救灾行动100余次,从险境中救出30余名群众,两次因救人受伤,这份无畏与担当让他荣获“优秀士兵”称号。

2008年,居麦考入公安队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退休了,你要接好班啊。”当时,当了一辈子警察的准岳父光荣退休,郑重叮嘱他。

“分配到基层派出所,工作比想象中繁杂。”居麦说。调解邻里纠纷、排查安全隐患、走访辖区群众……常常刚端起饭碗就接到警情,深夜披衣处警更是家常便饭。

就这样日复一日,居麦在基层扎下根来。2022年4月,他调任塔尔拉克乡派出所教导员。这里地处戈壁腹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为了尽快摸清辖区情况,他设计了一张警民联系卡,印上姓名、电话和工作职责,挨家挨户贴在村民门上。

白天群众外出放牧、务工,他就晚上走访。路途遥远,他就带着馕和水,边走边吃。独居老人家水管漏水、邻里为宅基地边界起了争执、外出务工的小伙子被拖欠工资……居麦把村民的困难都记在本子上,逐一认真解决。

危难时刻,把安全带给群众

“警察就是我们的守护神。”辖区牧民阿迪力·阿不拉回忆起2024年10月的惊险获救经历,至今哽咽。

当时,他和同伴带着700多只羊在山区遭遇暴雪,与外界失联。居麦带队展开救援。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严寒抗争的逆行。风吹雪导致积雪最深没过腰部,车辆无法前行,居麦和向导始终走在最前,用身体为队友蹚路。

找到几乎冻僵的牧民后,他将食物留给牧民,自己带队员继续探路。此时,轮台县公安局协调辖区矿业企业直升机提供空投补给和准确路线,又历经3天艰难跋涉,居麦带着救援队终于将两名牧民和700余只羊全部安全带出雪山,守护了两个家庭的全部希望。

在险情中处警,对居麦来说已不知经历多少次,他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带给群众。“我是人民警察、共产党员,只要群众需要,再苦再累都要上。看到群众平安的笑容,所有付出都值得。”他说。

今年6月的一个深夜,一辆汽车在辖区道路掉头时右前轮碾空,车辆被掀翻倒扣,油箱泄漏,两名司乘人员被困车内。居麦赶到后两次用肩膀猛撞车窗,玻璃碎裂时右臂瞬间鲜血淋漓,他浑然不顾,忍痛将两人奋力救出。

救护车赶到时,居麦的警服右半边已被鲜血浸透。医生为他挑出嵌在皮肉里的玻璃碴,同事们都心疼地倒吸凉气。

将心比心,化干戈为玉帛

17年的基层坚守,居麦成了乡村“活地图”与“贴心人”。哪家有独居老人需要照料,哪片牧区牲畜容易走失,哪条小路能在沙尘暴中安全通行,他都了然于胸,还沉淀出一肚子“调解经”。

“许多旁人看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当事人心里却是天大的事。”居麦话语朴实而真挚。他秉持“换位思考是最好的钥匙”,总结出“听、查、劝、和”四字工作法,并以“一杯热茶、一块馕饼、一句兄弟话”的温情模式开场,让针锋相对的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2024年秋天,一场险些酿成悲剧的纠纷化解见证了他的调解智慧。柔某为给丈夫治病欠下两万元债务,债主阿某上门催讨,双方情绪激动持棍对峙。居麦火速赶到,一个箭步夺下棍棒,疾呼:“钱的事可以慢慢商量,一旦动了手,后果就严重了!”

此后,居麦开始了长达半个月的跟踪调解。为解决根本问题,他陪着柔某穿梭于银行和村委会之间,不厌其烦地沟通协调。最终,在他不懈努力和担保下,柔某成功申请到两万元低息贷款。拿到贷款那天,柔某紧紧攥着银行卡,对居麦深深鞠躬,泪水长流:“教导员,这钱真是救了我家的急啊!”

这样的温情调解在他的从警生涯中比比皆是。闹离婚的小夫妻在他促膝长谈后重归于好,难解的纠纷在他坦诚分享自己的烦心事后出现转机。他从不“一调了之”,而是常回头看看,确保矛盾真正化解。

先暖人心,再讲道理,终守原则……17年间,居麦调解纠纷2100余起,成功率达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