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热依达
“叮!扫码成功。”
11月11日,在新疆冠元牧业有限公司车间门口,塔城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监管科科员杨天庆举起手机,扫了下门口张贴的塔通办涉企检查码,企业基本信息、监管记录、从业人员信息等一目了然。
杨天庆点击“扫码报到”,定位锁定厂区,执法人员信息同步上传。
“今天要检查食品生产、特种设备、计量器具3大类。”杨天庆指着屏幕上的清单对企业负责人说。
整个检查过程高效有序,全程未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这是塔城地区“扫码入企”改革后的日常一幕。
“以前下企业,得带着厚厚的纸质记录表,生产企业检查79项,餐饮企业检查100多项,只靠脑子根本记不全。”说起以前的工作,杨天庆直摇头,“两个人搭档,还是会漏项。”
杨天庆翻出手机里的旧照片,纸上密密麻麻的勾选框格外显眼,“以前填完表还要带回单位归档,稍有疏漏就得返工。”
如今,这些烦恼都没了。
扫码、报到、选清单、逐项检查。手机屏幕上的电子表格,是或否一键勾选。
“不用带纸笔,手机就能完成全部流程。”杨天庆快速滑动手机屏幕,“发现问题,直接在系统里选责令整改,企业通过‘塔通办’平台就能上传整改报告。”
“扫码入企”改革后,企业也减负了。
“以前最怕接到检查电话。”新疆冠元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坦言,“今天这个部门来,明天那个部门来,都要准备材料,以前一年要迎检十多次。”
“现在好了,扫一次码,多个部门的检查事项全覆盖。”李伟指着企业专属的塔通办涉企检查码说,“执法人员扫码后就亮出检查清单,我们按单准备,不慌不忙。整个过程标准公开、程序透明,真正给企业减负了。”
这些变化,得益于今年8月塔城地区在全疆率先推出的“扫码入企”行政检查改革。10月1日起,塔城地区7个行政执法部门全部推行“扫码入企”,8.7万家经营主体有了“数字身份证”。
“进一个门,查多项事。”塔城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监管科科长徐明英说,“以前各科室分头行动,现在整合检查计划,其他部门有需求也能一并纳入。”
“‘扫码入企’真正体现了对经营主体‘无事不扰’的原则,实现了对企业正常经营的最小化干扰,让我们能够安心抓生产、谋发展。”塔城市卓悦百盛购物广场楼层经理孙秀杰感慨道。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扫码入企”,以数字化服务打通政企对接“最后一公里”,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如今,塔通办涉企检查码已成为规范检查、传递政策、保障权益的重要载体,提升了监管效率,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