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上的“家庭司法所”

2025-11-13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张蕾 通讯员 宋洪裕

连日来,帕米尔高原寒意渐浓,而乌恰县乌鲁克恰提乡库尔干村的一座小院里,却暖意融融。

记者推开虚掩的院门,只见院子里,乌恰县司法局乌鲁克恰提司法所所长布帕提玛·居努斯正与两位村民围坐在一起。她手中端着热气腾腾的奶茶,耐心倾听着村民诉求,时而点头回应,时而温和劝解。院墙之上,“法润民心”四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映照着现场的融融暖意。

这里是布帕提玛创新设立的“家庭司法所”——一个将司法服务搬进自家院落、全年无休的普法小院。

“以前牧民办事真不容易。”布帕提玛一边倒奶茶,一边望向院外连绵的群山,“不仅要跑远路,还常常赶不上办公时间。”

今年45岁的布帕提玛,已在基层司法所工作9年。乌鲁克恰提乡地处中吉边境,辖区面积广阔,牧民散居各草场,最远村落距乡司法所有数十公里。过去,牧民放牧归来或遇急事,常面临“找到人时,所里已下班”的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2023年,布帕提玛毅然将自家140平方米的院落改造成司法服务点,她的家从此成为全年无休的“办公室”。

“家庭司法所”的核心,是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怀着对乡亲们的深厚情谊与十足干劲,布帕提玛在自家小院里调处了不少纠纷。

今年6月的一天,村民买某与吾某因羊群混在一起发生口角。情绪激动之下,买某打死了吾某的一只羊,双方险些动手,最后被朋友劝至布帕提玛家中。布帕提玛热情地将二人让进屋内、端上奶茶,耐心倾听诉求后,既批评买某的冲动行为,又劝导吾某邻里间应互谅互让。最终,买某当场道歉并承诺赔偿一只羊,两人握手言和。

几天后的深夜,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布帕提玛。村民阿某在电话中哭诉,哈某饮酒后在微信群里辱骂自己,致使家庭失和。布帕提玛当即致电哈某,约其次日一早到小院沟通。次日,她在自家客厅里,一边为二人续茶,一边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详细讲解辱骂他人的法律后果。哈某听后,当场向阿某诚恳致歉。

萨热克巴依村村民吐某与艾某因捡拾牛粪发生争执。布帕提玛闻讯后,当即把二人请到小院,在院内榻榻米上与她们促膝长谈、耐心疏导。最终,两人相互赔礼道歉,重归于好。

“以前办事要跑断腿,现在有事直接来布所长家就行。”几位牧民告诉记者,“喝着奶茶就把问题解决了,比走亲戚还方便省心。”

当记者问起“为何愿意这般无私付出”,布帕提玛搓了搓被风吹得有些干裂的双手,眼神坚定地答道:“我土生土长在这里,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就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布帕提玛依托“家庭司法所”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00余起,成功率达100%。她还以小院为阵地搭建简易普法台,通过案例讲解、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实现全乡普法全覆盖。

如今,布帕提玛的小院已成当地群众心中的“暖心打卡地”,不少群众送来锦旗与感谢信。每一面锦旗、每一封书信,都饱含着当地群众对她的深切信任与真挚爱戴。

记者离开时,小院里再次传来布帕提玛爽朗的笑声。在帕米尔高原上,她的“家庭司法所”恰似一座温暖的灯塔,以法治之光照亮边疆群众的平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