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11月3日清晨,金色的阳光照在哈密市伊州区西山乡的戈壁上。一排排银色的集热管在空中整齐排列,下方的反射镜汇聚阳光,将热量精准反射到集热管上。
集热管上方的二次反射镜再次汇聚阳光,将热量投射向集热管。管中,粒粒熔盐逐渐变成550摄氏度的流体,朝着厂区两座巨大熔盐储热罐流淌。储热罐中的熔盐与水发生热交换,产生的高温高压水蒸气,成为汽轮发电机组的动力。
这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投资建设的哈密100万千瓦“光伏+光热”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光热电站的集热装置。该项目中的光热电站装机容量10万千瓦,其集热面积为80万平方米,太阳光反射镜达26万块,空中的真空管共46路、1.2万米长,是目前我国最大、新疆首个“线性菲涅尔”光热发电项目。
“线性菲涅尔”是光热领域前沿技术,它利用法国物理学家菲涅尔提出的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通过太阳能的转化发电。
“项目是2024年4月开工的,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由10万千瓦线性菲涅尔光热电站和90万千瓦光伏电站组成。2024年12月22日,光伏部分90万千瓦电站并网发电。今年9月18日,光热电站并网发电,1个多月来,最高负荷达6.2万千瓦,运行平稳。”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新疆分公司哈密“光热+光伏”项目运行负责人金一明说。
金一明介绍,该项目创新采用光热与光伏联合发电模式,通过运用防凝运行新工艺,保障光热系统在复杂环境下高效稳定运行,同时光热电站还能在夜间发电。光热与光伏发电联动,可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问题,大幅提升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走进站区,一片静谧,和煦的阳光十分温暖。“经测算,哈密全年日照时数3170小时—338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充裕的地区之一。在哈密,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金一明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一体推进创新设施建设、技术研究开发、产品迭代升级,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今年9月,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主办的“2025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哈密100万千瓦“光伏+光热”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项目从全球57个国家286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大会发布的“十大引领工程”。
“哈密100万千瓦‘光伏+光热’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项目,是哈密市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加速科技创新的样板。目前,哈密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已超23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达64%,居全疆之首。我们要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进一步挖掘转化哈密能源资源优势,努力建设富有哈密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接续奋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贡献力量。”哈密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副主任依布拉音·克其克说。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