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职业生涯中获得的第一个奖,对我意义重大,作为一名机车乘务员,我要快速锤炼驾驶技术,向高宏宝、刘万辉这样的榜样看齐,早日成为全国劳模。”参加完集团公司第一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获得第一名的库尔勒机务段何蒙迪激动地说。
今年以来,新疆铁路部门锚定打造一流的人才队伍,全面落实“发现储备、培养锻炼、选准用好、严管厚爱”工作机制,提升培训培养质量,深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建好用好“三支队伍”,持续打牢推动新疆铁路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
构建青年人才培养体系,激发队伍内生动力
一年来,新疆铁路部门通过政策扶持、职场软硬条件改善等措施,深化高职“2+1”、本科“3+1”培养,加大力度招聘优质高校毕业生,吸引人才扎根新疆,提升人才引进和培养源头质量。同时,开展全覆盖排摸,掌握技术能手、科技人才等人员数量及状况,把能发挥带头作用、有行业特长的人才筛选出来,摸清专业,完善底册。
为激发各类青年职工创新动力,新疆铁路部门持续举办青年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通过各单位预选赛、各片区分组赛、集团公司总决赛等数百场精彩比赛,动员组织上万名青工参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深入了解职工职业诉求和发展期望,引导广大青年树立职业目标。
此外,新疆铁路部门为青年员工量身定制“成长树”及“一人一方案”培养路线,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将组织培养与个人努力相结合,以清晰的晋升阶梯点亮青年未来。在此基础上,还创新开展“万人育苗”思想培训,将理想信念、入党启蒙和路情局情教育融入课程,筑牢新员工爱党爱国、爱路爱企的思想根基。
践行“有为者有位”,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去年,在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库尔勒供电段检测车间检测分析员何宛臻凭借团体第一名和个人实作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全路技术能手称号,并且转变了身份,成为该段检测管理助理工程师。
近年来,新疆铁路部门全面推行大学本科毕业生积分制管理办法,对在艰苦地区、重点工作岗位、技术比武中表现突出的人才,在职务晋升、学习深造等方面,都优先给予政策倾斜,像何宛臻这样通过各项专业技能竞赛走上管理岗位的青工已达9名。
此外,新疆铁路部门深入实施“专业精英人才”工程,进一步细化完善骨干人才、精英人才、专家人才逐级晋升机制,打造以中国铁路“百千万人才”为牵引,新疆铁路“专业骨干人才”为支撑的人才矩阵,持续壮大专业人才队伍。
同时,根据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形势以及重点工作任务,推进落实“人才+项目”式的难点堵点卡点课题攻关,由专业人才“揭榜挂帅”,年轻专业技术人员“担当主力”,激励各级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专业优势作用,服务和支撑集团公司改革发展。
在打造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方面,新疆铁路部门依托“智慧职教”培训云平台和路内外优质培训资源,用好新疆铁路党校“1主+3辅”培训基地,通过“线上+线下”“集中+送教”“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训需求展开调查分析,综合考虑单位、岗位、个人三方面因素,分层分类制定培训计划,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和课程,针对理论盲区、知识空白、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培训,构建“全局一盘棋共建共享”的“大培训”格局。
变“大锅菜”为“定制餐”,实践淬炼促提升
“我是一名新任职的班长,今年我参加了班组长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让自己在管理班组时更有方法,心里有谱了。”乌鲁木齐西车辆段阿拉山口运用车间货车检车工长郑毅说。
变“大锅菜”为“定制餐”,公司根据岗位、技能等因素,实施精准化、个性化培训。同时,为了帮助新任职的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岗位,新疆铁路部门还与路外高校、科研院所搭建联合培训平台,通过年度轮训、专业培训等方式,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胜任能力。
今年以来,新疆铁路部门树牢“按需培训、精准培训”理念,依据集团公司发展实际和专业岗位需求,全面推行星级职工评定、岗位清单化培训,用好“新八级”技能等级制度,落实“四挂钩”机制,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理念,分层建立业务素质短板库,编制198个关键岗位的必知必会培训手册,制作标准化作业教学片1007个,制定岗位作业指导书1078个,聘用335名优秀师资人员供43个站段共享共用。
同时,强化技能人才实践锻炼,采取名师带徒等方式,让现场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讲师上讲台,进行生动有趣的授课。“老贾开课了”“春林大讲堂”“橙子哥说网事”等58个专家讲堂和大课堂内容丰富,不断扩大师资“孵化基地”规模。依托全路唯一双工匠学院优势,发挥4名铁路工匠、18名乌铁工匠及2个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15个乌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头雁”作用,定期开展“大师讲堂”进班组活动,让劳模工匠深入到各站段车间、班组、工区开展授课和技术交流,以点带面打造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
一年来,各级劳模工作室先后带领团队取得攻关成果300余项,加快培养出一批能有效执行现场非正常应急处置、设备故障处理、解决岗位疑难问题的高水平技能人才。如今,各岗位干部职工业务技能不断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集团公司53人在全路、全国铁道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创历史最好成绩。(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