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提升通道“含金量”,贸易“朋友圈”越来越大,也让当地的外贸企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经营航空物流业务的王添柱告诉记者,改变来自去年六月自贸区开展的保税航油业务。这项开放举措让每趟国际航班的燃油费节省约一万美元,运输成本大幅下降,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企业来新疆发货。不到一年,他们企业的欧洲包机航线就从1条增长到22条,飞行架次从每周1班增加到每天3班,发货量增长了10倍。
新时代高质量开展对口援疆工作硕果累累。如今,以就业为导向的产业援疆、持续深入推进干部人才交流合作等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援疆新举措、新成果,已精准实施并取得成效;19个援疆省市坚持每年将援疆资金总量的80%用于县及县以下、80%用于民生,惠及天山南北各族群众,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19个援疆省市及中央单位持续深入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产业援疆,有力促进了区域协调,激活了发展动力,集聚了创新动能,筑牢了新疆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马燕家的民宿位于当地的农家书屋——“王蒙书屋”附近,有8个房间,可以接待20人左右。闲暇时,客人会和马燕夫妇一起坐在院子里,马燕讲起写下《在伊犁》的王蒙当年在巴彦岱村自学维吾尔语,和各族村民同劳动、同生活、同学习的往事。一间民宿,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窗口。像马燕夫妇开办民宿这样的旅游生意也悄然带动了巴彦岱村的发展。如今,马燕帮助村里乡亲把闲置的房屋利用起来,打造各具特色的民宿,一户接一户地开起“小院”,“大家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村里也一天比一天热闹。”马燕笑着说道。
在东天山脚下新疆木垒县远郊90公里的一处戈壁滩,40公里内没有人烟。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风却把段稳盼“吹到”这里,与风为舞的8个多月时间,成为段稳盼从业18年的又一次丰富经验。段稳盼祖籍安徽,早年在兰州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毕业后成为中交一航局职工,参与过哈大铁路、兰渝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2015年至2017年,段稳盼远赴柬埔寨一处热带雨林,承担起为他国修建盘山公路的重任。“在国内外转了一大圈,我又来到西北学习和工作。”
在位于祖国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坐落着一个只有两千多人口的乡镇——吉根乡。104公里长的边境线绵延于此,边境线上刻有“中国”字样的石头,见证了布茹玛汗·毛勒朵60余载护边岁月,成为激励一代代护边员的精神丰碑。1942年,布茹玛汗出生于吉根乡萨孜村的一户柯尔克孜族家庭。1964年,她与丈夫来到吉根乡的冬古拉玛山口安家,成了这里的第一批护边员。柯尔克孜语里,“冬古拉玛”意味山高坡陡、石头滚落。这个山口有着20公里边境线,海拔4200多米,山间气候复杂多变,泥石流和暴雪时有发生。虽条件恶劣,但布茹玛汗总是认真履行着职责。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Dashixia Water Control Project opens new chapter for management and infrastructure in Xinjiang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paves path to revitalization for China's 'Home of Camels'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Revival of Uygur traditions boosts cultural tourism and ethnic pride in northwest China's Xinjiang region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How desert fighters are reclaiming the Taklimakan's edge in Xin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