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苏璐萍从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获悉:截至2024年底,新疆卫生技术人员总数达21.65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3.19人。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培养—激励—焕新”立体化人才建设体系的持续发力。近年来,新疆通过订单定向培养破解基层人才短缺瓶颈,依托政策创新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借力青春力量优化队伍结构,让“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健康守门人队伍在天山南北茁壮成长。
自2008年启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以来,新疆累计培养本科层次人才6296名、专科层次7654名。目前8700余名毕业生陆续扎根乡镇卫生院,部分优秀人才已成长为机构管理骨干。在人才补给末梢,2009年—2020年创新开展的三轮农牧区中专村医定向项目,累计补充7040名实用型人才至村卫生室,实现“村医空白点”动态清零,全面织牢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
为了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新疆实施职称“双定向”机制(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对基层医务人员单列中高级岗位比例;明确全科医生在基层服务满10年可直评副高职称。同步建立城市医疗机构人才反哺机制,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医务人员晋升副高职称前须有1年以上基层服务经历,叠加薪酬等保障措施,推动基层岗位由“输血站”转型为“蓄水池”。
通过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新入职的1086名大学生村医平均年龄25岁,30岁以下占比97.33%,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18.7%,专科学历占81.3%。这支年轻的专业队伍深入村户提供基本医疗、公卫服务和健康宣教,助力农牧民实现家门口就医。新疆配套推出三年能力提升培训计划,支持年轻村医获取执业资格。随着职业吸引力不断增强,基层诊疗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县乡医疗机构患者回流态势持续巩固。新疆正筑起动态稳固的健康基石,为乡村振兴注入坚实健康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