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白素君
“这里是乡村还是景区?”初次来到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的游客总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个以生产小麦闻名的乡村,如今又建起了特色民宿、农家乐、乡村振兴实训和研学基地等,打造出一个田园综合体。近年来,腰站子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一系列荣誉。
腰站子村如何快速从贫困村蝶变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现代新农村,记者在村里探访后发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这个村的发展底气所在。
共治: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8月14日清晨,87岁的李造林和往日一样早起溜达。李造林在腰站子村生活了一辈子,目睹了村里发生的变化:“是村党总支书记唐培科带着村民在戈壁滩上种小麦,把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40多年前,腰站子村几百户人家日子过得捉襟见肘。2005年,唐培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他敢想敢干,收回村里积压了几十年的撂荒地,清理出各类机动地5000余亩,公开招标承包,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50万元。
面对渠道失修、干旱缺水等难题,唐培科组织村民修水渠、建水坝,实施加压灌溉节水工程。他还把所有村小组的经济收入收归行政村管理,在奇台县率先实行“组财村管”,使财务管理规范有序。
“这些年,我们选拔种植养殖能手、经营能人、返乡大学生、优秀退伍军人等加入村‘两委’班子,创造性地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该村党总支副书记刘长会说。
党组织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村党总支团结带领村民,从有机小麦种植、加工、销售到发展餐饮、乡村旅游,构建起一条现代农村发展的全产业链,形成“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了“腰站子样板”。
“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太大了,戈壁滩变成了金灿灿的大麦田,看着都高兴。”李造林感慨,腰站子挺直了“腰杆子”。
共富:连村抱团富了一方百姓
以前,村民各种各的地,产量低且收入少。
2009年,腰站子村成立了奇台县丰裕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将村民家的小块地整合成大条田,440户村民变身为合作社“股民”,社员既有土地流转费,还有年底分红。合作社种植还延伸至周边村镇,流转土地18万亩,连续13年为社员分红,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24年,该村集体收入达504万元。
村民赵小花开心地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村里种出的小麦卖得这么火,年底的分红让城里的亲戚都羡慕。”
“村党总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与周边的阿勒腾霍勒村、石河子村、二马场村等村抱团发展,拓宽了各族群众的增收致富路。”刘长会说。
阿勒腾霍勒村是一个牧业村,村党支部书记叶斯哈提·马乌兰感慨:“腰站子村帮我们村完成了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的跨越升级,小麦经济鼓起了牧民钱袋子。逢年过节,村民们相互送吃食,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比亲戚来往还要多呢。”
腰站子村实施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将全村和阿勒腾霍勒村等周边村的土地全部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经营,推出了“腰站子牌”面粉、手工拉面、食用油、小杂粮等绿色有机产品,腰站子面粉和食用油系列2大类8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京东、天猫、抖音等平台都有腰站子旗舰店,线下很多城市也设有经销点。”新疆丰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说,“正是看到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产业发展活力,我退伍后选择回乡创业。”
“腰站子牌”有机面粉等几十种农副产品走向全国市场,产值超亿元,真正实现了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共享:和谐美好家园就是这般模样
腰站子村南距江布拉克景区18公里,依托江布拉克景区优势,村里成立了新疆丰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实施村庄绿化美化、道路硬化亮化、房屋改造升级、防护林标准化、集中供暖供水排水等一批民生工程,打造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综合体,去年接待游客14.5万人次。
2022年1月起,腰站子村为患重大疾病的村民、考上大学的学生、回乡就业创业的村民、高龄老人等各类人群累计发放奖励和补助37.5万元。“今年,我们还为户籍村民、村内企业员工等,发放了‘腰站子牌’系列农副产品,让大家切实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刘长会说。
8月9日,腰站子村广场上的篝火晚会火热进行,村民和游客围着篝火跳舞、拍照,其乐融融。每逢周六,这样的篝火晚会都会如期举行。
篝火晚会、海棠花节、丰收节等文旅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奇台县各族中小学生来村里开展农耕研学、科技嘉年华、艺术展演等活动,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该村1200平方米的幸福大院已经建成,独居老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休闲娱乐有去处,紧急情况有人帮。“最美家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等评选更是让践行文明风尚成为村民自觉。
“我们正在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准备修建一个智慧康养中心,吸引更多游客来村里居住,体验‘乡愁’。”唐培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