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雪板成了乡亲们的“金饭碗”

2025-08-12来源:新疆日报

胡安什别克·斯兰别克

我叫胡安什别克·斯兰别克,家在阿勒泰市拉斯特乡。每当站在工作坊里,看着父亲用粗糙的双手将木板打磨成滑雪板,儿时踩着它在雪原驰骋的记忆便涌上心头。如今,这些承载着乡愁的毛皮滑雪板,不仅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更成了阿勒泰冰雪旅游的“金字招牌”。

我出生在阿勒泰山区,童年最深的记忆便是茫茫白雪。那时没有柏油路,冬天出门,父亲制作的毛皮滑雪板就是我们出行的工具,上山时马皮逆毛牢牢抓雪,下山时顺毛滑行飞驰如风,生活、出行,都离不开它。

后来,为方便生活,我们举家搬下了山。慢慢地,日子越来越好,村里通了柏油路,家里买了摩托车,那些陪伴我多年的毛皮滑雪板,被静静搁置在库房角落,只有父亲时不时将它们拿出来轻轻擦拭干净。“都啥年代了,谁还用这老古董?”我曾不解地问父亲,但他只是沉默。

2006年,阿勒泰被认定为“人类滑雪起源地”,古老的滑雪文化和毛皮滑雪板重新走进人们视野。凭着精湛的制作技艺,父亲成为古老毛皮滑雪板制作技艺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政府给他建了工作坊和展览室,游客络绎不绝。

记得第一批订单来自乌鲁木齐的滑雪俱乐部,他们点名要“最地道”的毛皮滑雪板,父亲带着我连夜赶制。专业滑雪运动员试滑后惊叹:“这灵活度一点不输现代滑雪板!”听到这话时我的心里有着难以言喻的自豪。

2018年,手工艺人制作的古老毛皮滑雪板被赠予北京冬奥组委会。看到中国古老的滑雪文化走向全世界,那一刻,我眼眶发热,激动难抑。

传承到我这里,古老毛皮滑雪板制作技艺已是第五代。在父亲手把手教导下,我对制作流程日渐纯熟,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实践中仍深感不足,如何甄选上好的木材和马皮需要经年累月沉淀,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工作坊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生意愈发红火,挑战也随之而来。传统滑雪板厚重不便携带。我和父亲就制作了迷你滑雪板,小巧精致,游客能轻松装进行李箱带走,旺季时一天能售出50多副。在政府支持下,我们还建了体验工坊,游客可以亲手尝试制作,兴致浓的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

上个雪季,我们家的收入比3年前翻了一番,“白雪”真正化作了“白银”。更让我欣喜的是,村里十几位乡亲也加入了我们的工作坊。以前,冬天大家都窝在家里,等待着来年春暖花开,现在一年四季都忙忙碌碌,生活越来越红火。

未来,我将不断钻研、推陈出新,让古老毛皮滑雪板制作技艺薪火相传,让悠久的滑雪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