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丝路花雨》: 敦煌舞韵引喝彩

2025-08-06来源:新疆日报
8月5日,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参演舞剧《丝路花雨》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演出。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韩亮摄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张小宓报道:8月4日,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座无虚席。作为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参演剧目,甘肃省歌舞剧院带来经典舞剧《丝路花雨》,用优美灵动的舞姿将敦煌壁画搬上舞台。

《丝路花雨》取材于古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讲述了敦煌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救助外国商人的感人故事。演员们通过经典舞蹈,展现古丝绸之路上商贸往来、人文交融的情景。精美的服装设计、巧妙的舞台布置、绚丽的灯光效果和悠扬的音乐,再现了“活的敦煌壁画”。创排于1979年的该剧,已在40多个国家演出4000余场。

“传承是《丝路花雨》的亮点之一。”甘肃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安宁介绍,在尊重原作、保留经典表现形式的同时,今年的演出在不改变剧情、人物结构和音乐的前提下,融入了现代舞美和投影技术,从舞美、灯光、布景到演员呈现均进行了改版升级。“在舞蹈节上的两场演出将以全新面貌,带给观众常演常新的体验。”安宁说。

该剧至今已有26位“英娘”扮演者。本次来新疆演出的是第20位和第26位“英娘”。第20位“英娘”扮演者、甘肃省歌舞剧院一级演员康琦曾三次来疆,对观众的热情印象深刻,她希望此次演出给新疆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剧中“反弹琵琶舞”“千手观音”等经典舞姿令人称道。康琦表示:“低头弯腰、高举琵琶反背弹奏的动作极具观赏性,形象源自敦煌莫高窟第112窟壁画,是老艺术家和前辈编导们创新转化、用舞姿呈现的成果。”演员们每年都会赴敦煌采风,从壁画中汲取灵感,揣摩动作表情以打磨舞姿。

“太震撼了!”大学二年级学生邱瑾怡尤其喜爱“英娘”的反弹琵琶表演。1979年,乌市市民王俪桥曾有幸在北京观看《丝路花雨》演出,此次重温剧目感慨良多:“和当年相比,音乐、剧情更完整了,特别高兴能在家门口和朋友共享这场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