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驴车到新能源车的变迁

2025-07-24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逯风暴

7月21日,听到门外的喇叭声,宋礼赶忙来到院子外,一辆挂着绿牌的新能源汽车停到他跟前。他开心地拉开车门,迎接孙子下车。

宋礼是若羌县吾塔木乡尤勒滚艾日克村村民,1970年冬,23岁的他从宁夏来到若羌,在尤勒滚艾日克村扎下根来。

来若羌不久,宋礼跟当地的维吾尔族老乡学会了赶毛驴车。“毛驴车是木制的,车轮没有轴承,走起来咯吱作响,遇到石子路,感觉车要散架。”宋礼回忆说。

有一年,宋礼赶着毛驴车到瓦石峡镇拉柴火。80多公里的路,他带着馕和水,一个人赶着毛驴车在戈壁中沿着深浅不一的车辙缓缓前行,来回走了四五天。“想多装一点柴火,但又不敢装太多,万一车出问题可就完了。”他说。

在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在漫长岁月里,毛驴车是最常见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人们赶着毛驴车劳动、赶巴扎、送家人看病……作家刘亮程在《龟兹驴志》中写道:库车四十万人口,四万头驴。每辆驴车载十人,四万驴车一次拉走全县人,这对驴车来说不算太超重。

据2009年出版的《大道之行——新疆交通发展60年》记载,1949年末,新疆老旧车辆仅有317辆;1978年,新疆民用汽车增至41638辆。

1994年,宋礼花了几百元,买了人生中第一辆摩托车,尽管是辆二手摩托车,但全家人像过节一样。“大家围着摩托车看了一遍又一遍,都想坐上去兜兜风。”宋礼说。

2001年,若羌县大力发展红枣产业,宋礼把自家田地全部种上枣树,日子越过越好。2012年,他花12万元买了家里的第一辆小轿车,开车回家的路上,孩子们在车里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别提多开心了。

从毛驴车到小轿车,宋礼家出行工具的变化折射出新疆交通事业的发展。

进入新时代,新疆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准噶尔盆地、环塔里木盆地两大高速(一级)环线公路全面建成,所有地州市通高速公路,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通硬化路。

昔日的砂砾路被柏油路替代,开车时不用担心路况差,再加上自治区的汽车消费补贴政策,城乡道路上的小轿车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2024年末,全疆民用汽车保有量667.92万辆,较上一年增长9.4%,其中私人汽车574.05万辆,同比增长10.3%。

有了小轿车,宋礼的生活半径骤然扩大,一到节假日,他就和家人自驾逛新疆各地的景区。今年,他又换了新能源汽车,“比油车省钱,充电也方便,划算。”

这一次,宋礼赶上的是消费焕新的风口。这两年,新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实现大幅增长,去年末达28.96万辆,较上一年增长157%。

时光荏苒,如今的新疆,毛驴车已难觅踪影。

看着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宋礼会给孙子们讲述自己赶毛驴车的故事。“我那时从没想过能开着小汽车游遍新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