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蓓
从皮山县县城往南走百余公里,沿山路盘旋而上,转过一个最高的山头再盘旋而下,忽然豁然开朗,只见山脚下绿树掩映、房舍连片,康克尔柯尔克孜族乡就在眼前。
7月7日,“边关万里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南疆组成员来到皮山县,循着桑株古道所在的方向,走进康克尔柯尔克孜族乡康克尔村,听到了英雄史诗《玛纳斯》片段的吟唱。十几位演唱者中有76岁的图尔荪·伊卜拉伊木,有35岁的帕提古丽·麦麦提,还有6岁半的祖力皮卡尔·尤努斯,众人时而激越、时而深沉的演唱,愈发显现出英雄史诗的魅力。
“我唱了一辈子《玛纳斯》,但是有一次,我在看别人演唱时流泪了。”图尔荪所说的是《玛纳斯》演唱片段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老人告诉记者,当时全家人都守在电视机前,节目里玛纳斯奇刚开口,他已激动得老泪纵横:“看到这个节目,就知道党和国家对柯尔克孜族的文化多么重视,在这样的大舞台上演出,全世界都能看到。”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他的表情比自己登台表演还要自豪。
作为乡里资历最老、掌握《玛纳斯》内容最多的前辈,图尔荪多次参加自治区相关单位组织的民间艺人专门培训,今年受到邀请,将担任乡里文艺演出队“艺术指导”。此前他已带了几个徒弟,其中演出队的帕提古丽·麦麦提是得意弟子之一。“跟着老师学了3年,越来越感觉到传承《玛纳斯》的意义有多重大。”帕提古丽感慨道,“原先表演《玛纳斯》的前辈逐渐老了,需要我们年轻人一代代传唱下去。”
去年11月至12月,乡里组织演出队到皮山县各乡镇交流演出,在阔什塔格镇演出时正好赶上当地巴扎日,雄浑的《玛纳斯》吟唱、风格独特的柯尔克孜族歌舞吸引了往来的群众,乡亲们的欢呼和掌声给了演出队队员们极大的鼓舞。当演出至尾声,台下群众纷纷上台,与演出队一起跳舞,把舞台变成欢乐的海洋。“比专门准备的聚会还热闹。”帕提古丽笑着回忆,“在那一刻真切感受到了各民族之间互相交流是多么美好,以后我们会在周边县市开展更多交流活动。”
演出队自2023年组建以来,从文艺演出水平的提高,到活动经费的支持,各项工作逐渐走上正轨。去年开始,有了安徽援疆专项资金的保障,演出队先后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乌恰县、阿克陶县、阿图什市交流演出,平时队员们每场演出也有80元至120元不等的补贴,让他们在务农、护边的同时,可以无后顾之忧参加排练和演出。
为了加强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玛纳斯史诗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5月1日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实施。通过康克尔柯尔克孜族乡这一具体样本可以想见,《玛纳斯》这一文化瑰宝必将更富生机与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