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新疆发展成果 领略文化交融魅力——活力新疆让参访外媒记者印象深刻
新疆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魅力也深深打动了参访的外媒记者。在参观了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的表演后,吉尔吉斯斯坦《旗帜报》文化部主任塔什塔纳利耶夫·博洛特别克·别伊舍巴耶维奇竖起了大拇指,称赞演员专业的演出与导演精妙的调度,并表示“这一表演一定会获得观众的喜爱”。
近日,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新疆。在为期7天的行程中,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24位媒体人深入乌鲁木齐、吐鲁番、昌吉等地,实地感受新疆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深入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
7月4日,火焰山脚下,热浪滚滚。参加“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主题采访活动的23国外宾,走进中交火焰山汽车检测有限公司,采访吐鲁番市的“热经济”。
新疆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魅力也深深打动了参访的外媒记者。在参观了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的表演后,吉尔吉斯斯坦《旗帜报》文化部主任塔什塔纳利耶夫·博洛特别克·别伊舍巴耶维奇竖起了大拇指,称赞演员专业的演出与导演精妙的调度,并表示“这一表演一定会获得观众的喜爱”。
7月7日,参加“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主题采访活动的外宾,走进广汽传祺汽车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和卓郎新疆智能机械有限公司,采访“新疆制造”有关情况。10余款新下线的乘用车,整齐地摆放在生产线旁,看见铮亮的新车,外媒记者迫不及待地坐上去体验。其中一款广汽埃安新能源车外观设计时尚,颇受意大利“逆流外交”网站负责人、资深记者梅琳·洛佩兹喜爱。“特别喜欢这款车,一辆多少钱?”梅琳·洛佩兹坐上车体验后,现场询问起价格。
7月7日,参加“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主题采访活动的外宾,走进广汽传祺汽车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和卓郎新疆智能机械有限公司,采访“新疆制造”有关情况。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卓郎集团在全球已有4大制造基地和3大研发中心。其中,卓郎新疆智能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要面向我国西北市场,以及中亚、西亚和南亚市场,目前正开拓非洲市场。
在被誉为“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的疏附县托万克吾库萨克村,得知年过七旬的匠人依明·吾守尔能制作七八种乐器,海外媒体人一行拍手称赞。老人与徒弟弹奏起欢快曲目,欢迎远方来客。 “我得知,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保障多元文化在此共存共融与相互促进,并且通过发展旅游业提高民众收入。我对此产生了强烈共鸣,这值得世人学习。”波黑联邦电视台纪录片栏目主编纳米克·卡比尔说,首访新疆的经历超出预期。
六旋翼无人机宛如银燕,轻轻掠过棉田上空,喷洒出来的药雾,如飘渺轻烟,温柔覆盖棉叶。7月6日,在呼图壁县大丰镇联丰村一块棉田,参加“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主题采访活动的外宾,见证了无人机在棉田喷洒农药的场景。现场,南非独立传媒、中非新闻通讯社及南非新闻网特约专栏作家布莱恩·索库图,索马里国家通讯社记者阿卜迪卡尼·阿卜杜拉希·艾哈迈德等媒体记者,还围绕无人机价格、作业效率、棉花灌溉用水来源等问题,采访了呼图壁县大丰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袁康。
7月4日,“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媒体采访团走进托克逊县,来自阿尔巴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25个国家的媒体代表深入新疆九牧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地探访与沉浸式体验,记录托克逊县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领域的实践成果。代表团记者们对公司的蓬勃生机与成效赞叹不已,认为农业科技项目改善了群众生活,助推乡村产业振兴,诠释了“协作共赢”内涵,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美好新疆的绝佳素材。
“五公顷左右的田地,一架无人机只需要十分钟就能完成作业,效率很不错。”德国新闻摄影师亚曼6日在新疆呼图壁县大丰镇的一处棉田中观摩了无人机洒药,并竖起拇指称赞。来自南非的媒体人布莱恩·索库图询问了当地棉花种植机械化水平。据大丰镇副镇长袁康介绍,大丰镇今年种了约7438顷棉花,全镇有播种机、无人机等各类农机具3800余台,种植业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8%以上。2024年,全镇棉花平均单产6.96吨每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