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芦笋阿克陶安家

2025-07-03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陈疆林

6月26日,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巴仁乡库木村,3000余亩芦笋随风摇曳,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这里的沙质土壤透气性好,昼夜温差大,种出的芦笋纤维少、脆度高。”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芦笋研究室主任罗绍春蹲在试验田边,手指轻叩土壤介绍道。芦笋被誉为“绿色黄金”“蔬菜之王”,营养价值高且市场需求旺盛。它对生长环境颇为挑剔,而阿克陶的土壤、气候等条件与之天然适配。

2024年,江西援疆干部人才跨越5000公里,带着12个芦笋品种在库木村建起首个示范基地。经过土壤改良、品种比对,“井冈红”等优选品种主茎高度达1.2米,嫩茎粗度超10毫米,各项指标优于国内其他省份的芦笋产区。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的指导下,江西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简称“江西援疆前指”)联合江西国康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将库木村打造成芦笋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

目前,该县加马铁热克乡已整合2800亩土地,升级3.2公里排碱渠与5个机井泵房,为芦笋产业打牢根基。政府的奖补政策如同“催化剂”,激发了农户的转型热情。加马铁热克乡巴格拉村村民阿依古丽·阿不都热依木算起增收账:“土地流转年入3000元,基地务工一天能挣120元。”

加马铁热克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热米拉·木合塔尔介绍,芦笋进入成龄采摘期后,基地可提供50个长期性岗位、200余个临时性岗位,带动周边群众增收。以巴仁乡、加马铁热克乡为核心,阿克陶县充分利用秋冬换茬季节改良低效品种,将芦笋产业布局拓展至全县各乡镇,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格局。

江西援疆前指通过“赣陶师徒结对”机制,32名江西农技骨干与当地干部结对,构建起“省级专家—县级骨干—乡土能手”三级技术网络。“援疆干部不仅带来资金技术,更送来智力支持。”巴仁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买买提江·吐拉甫说,“有了这些专家,我们有信心把芦笋产业做大做强。”

如今,阿克陶县“芦笋产业立体发展图”徐徐展开:芦笋秸秆送入饲料加工厂制成高蛋白青贮料;深加工企业研发的各类芦笋产品即将投产;电商中心直播团队整装待发,准备让“慕士塔格峰下的绿色黄金”亮相全国直播间。

今年,阿克陶县在江西援疆前指支持下,正朝着“深加工+销售+冷链物流”一体化综合体的目标迈进。全县计划新增种植面积5000亩,扶持种植合作社,启动全产业链示范园区建设。

“不仅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好。”阿克陶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江西援疆干部杜晓祯说,“通过产业融合提升附加值,下一步,我们力争实现种植规模1万亩、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10亿元以上,让芦笋成为名副其实的‘增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