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鸡舍,智能化环控系统,60万羽存栏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四十四团永安镇原种连,一座占地400亩的现代化蛋鸡养殖基地正拔节生长,在戈壁滩上构建起乡村振兴的共富样本。
走进蛋鸡养殖基地的中央控制室,上面跳动着各类实时数据,宛如一个智慧大脑,掌控着整个养殖基地的运转。图木舒克市丛原谷农牧科技公司负责人刘畅说:“每栋鸡舍都安装了多个传感器,就像给鸡舍装上了敏锐的‘眼睛’和‘耳朵’,温度只要波动超过0.5摄氏度,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在这里,我们的蛋鸡享受着‘恒温公寓’般的待遇,日均产蛋量比传统养殖高出15%。”
2021年,团镇整合6792万元的团场资金、12连集体经济的108万元,同时成功引入图木舒克市丛原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2800万元的社会资本,三方携手打造蛋鸡全产业链基地。如今,养殖场已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
场内现有蛋鸡舍15栋,育雏舍4栋,鸡蛋库1座,还有配套的饲料加工厂和有机肥处理厂等设施,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形成了完整且高效的产业链闭环。蛋品不仅稳稳占据图木舒克城区及周边团场的市场,更销至乌鲁木齐,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放心之选。
该项目负责人蒋虎介绍,一期鸡舍采用先进的层叠式笼养系统,喂料、清粪、集蛋全程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了养殖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二期配套建设的万吨级饲料厂,更是将本地丰富的玉米、棉粕等原料转化率提升至98%,既消化了本地农产品,又降低了饲料生产成本。蛋鸡养殖基地每年可将鸡粪转化为生态肥料,这些肥料反哺团镇11.6万亩棉田,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绿色可持续的“种养循环”模式。
养殖场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还带动了当地职工群众就业,该团镇原种连群众阿依古丽·麦麦提就是其中一个。她说,走进车间,车间内的显示屏即刻弹出她的专属工作台。她熟练地操作着设备,系统会自动提示鸡蛋的摆放位置,高效又准确。这位曾经围着灶台转的家庭主妇,如今成为能够熟练掌控智能设备的产业工人。阿依古丽·麦麦提说:“现在工作越来越顺手,这个月我的效率奖又多了200元。”
每年,图木舒克市丛原谷农牧科技公司对5连、6连、12连、原种连等单位进行分红。2024年,养殖场直接带动团镇职工群众就业60人,人均收入达到4.5万元,为集体所有制连队增加收入275万元,实实在在地改善了职工群众的生活。2025年,随着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其辐射带动效应愈发强劲。从上游的鸡苗生产,到中游的饲料生产加工、农业种植,再到下游的运输服务、销售等环节,预计可实现带动就业300至500人,人均增收1万至3万元,众多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就业。
养殖场在发展壮大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公司优先采购图木舒克市周边团镇的玉米、棉粕,年消化周边团镇农产品高达5万吨,增加了农民收入。技术团队还积极为团镇养殖户开办培训班,分享养殖技术和经验,培养出多名“土专家”,提升了当地养殖行业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