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一列满载2700吨玉米的粮食专列从新疆额敏站驶向成都。春季以来,新疆铁路部门通过运力优化、政策支持、模式创新,为春耕物资运输和粮食产业链提供坚实保障,更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流支撑。
紧抓春耕窗口,强化运力保障。春季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期,也是化肥、种子、粮食等农资运输的高峰期。新疆铁路部门为确保粮食运输“不断链”,提前谋划组织专项调研,针对新疆玉米、小麦等大宗粮食外运需求,优化车皮调配,确保“有货即有车”,大幅提升运输效率。为提高货运周转速度,铁路部门采取“优先配空、优先装车、优先挂运”的措施,减少车辆滞留时间,不仅实现粮食从产地到加工企业的无缝衔接,更降低了企业仓储和转运成本。
创新运输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新疆铁路部门积极推动“公转铁”降本求效,针对不同货物品类、运输距离,合理调节集装箱与棚车的议价比例,对粮食等重点物资给予运价优惠,吸引更多企业选择铁路运输。推广“散粮入箱”模式,通过集装箱封闭运输,减少货损,提升运输安全性,提高装卸效率。据统计,采用集装箱运输后,粮食货损率下降30%,企业综合成本降低15%以上。铁路部门还与公路、港口企业合作,发展“铁路+公路”“铁路+水路”多式联运,打通运输壁垒,进一步便捷货物运输流程,降低物流成本。
助力乡村振兴,激活区域经济。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专列的开行,使新疆玉米、小麦等粮食能够快速运往四川、重庆等消费市场。稳定的运输渠道增强了加工企业的收购信心,使农民获得更合理的收购价格。同时,粮食运输的畅通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不仅惠及农业,也促进了饲料加工、食品制造等下游产业发展。例如,成都的饲料企业依赖新疆玉米供应,粮食专列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使企业能够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拉动新疆粮食种植需求,形成“产销两旺”的良性循环。
未来,随着数字化升级和绿色运输的深入推进,新疆铁路部门将持续优化服务,在乡村振兴、区域协同和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书写“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的发展新篇章。
(来源:中国网 作者:靳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