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张艳芳报道:10日,自治区政协召开专家协商会,邀请部分政协委员、农业专家、有关部门及企业负责人,围绕“涉农产业集群建设重点问题研究——小麦、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重点核心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主题进行深度协商。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小麦、玉米是新疆的主导粮食作物,其大面积单产提升重点核心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会上,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兵团农业农村局有关同志介绍了近几年在提高小麦、玉米单产水平,推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方面所做的工作及成效,并就紧紧围绕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持续抓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进行了讲解。与会人员结合专业知识、工作经验、调研情况等,对种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畅所欲言,为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出实招、献良策。
“2024年新疆小麦、玉米创造9项全国大面积单产纪录,并率先在全国建成百万亩级玉米‘吨粮田’。进一步提升单产,需不断优化玉米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推广应用以增密种植为增产核心的玉米精细化栽培技术。”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郭文超表示,在光热资源充足及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推广玉米无膜、免耕技术以及小麦套作玉米等种植模式,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王威建议,要在持续抓好单产提升各项技术措施落实的基础上,深挖科技增产潜力,在生物育种、农机传感器等核心技术攻关上寻求突破,还要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推广形式,推动更多先进技术运用在生产一线。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一项高效节水、保肥、低污染、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新疆慧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马吉伟认为,这项技术也是破解南疆资源约束、推动单产提升的核心抓手。建议全域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构建节水增产新模式,并建立长效服务机制,为农户提供安装、维护、培训等全周期支持。可以选取10—20个乡镇建立“水肥一体化高产示范区”,集成展示智能灌溉、良种配套、密植栽培等技术的协同效应。
要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深度融合,加强科技攻关,破解耐盐碱、节水抗旱、抗病等关键技术瓶颈;加强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推进智能化监测技术与产品的研发,更好保障粮食安全;不断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力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让中国碗装更多新疆粮……
在3个多小时的充分交流中,与会人员围绕主题,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将认真梳理汇总大家的建议,及时向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报送,推动建言成果转化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