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米岩芯见证科技自立自强

2025-02-21来源:新疆日报

2月20日,新闻发布会上展示的在深地塔科1井万米之下取得的岩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于江艳摄



地下万米深度的岩石薄片的显微图像。新华社发(塔里木油田供图)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

“大家看我手上的这个原石样本,就是我们在深地塔科1井万米之下取得的岩芯”。2月20日,在“中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胜利完钻”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工委书记王清华答记者问时,一直小心翼翼托举着一份岩芯。

这是一份长条状的岩芯,体积不大,呈灰白色,被放置在特制的白色支架上,看上去和普通的岩石差别不大,但却深藏着地球密码。它采自塔里木盆地5.4亿年前形成的寒武系地层,珍贵程度堪比“月壤”,是研究地球演化的直接证据。

“咔嚓!咔嚓!”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几十家媒体记者纷纷举起相机,对准这个来自地球深部的宝贝拍个不停。这份凝聚着我国取芯技术自立自强的岩芯样本,成了新闻发布会上最闪亮的明星,直到发布会结束后,很多人还不愿离去,争相和岩芯样本合影留念。

此刻成为焦点的岩芯,和人类会面并不容易。因为深地层中高压层和低压层可能同时存在,取芯过程中容易造成井壁垮塌,难以保障井壁稳定。在高压层,如果泥浆密度不适配,或者泥浆在高温高压下流变性质发生改变,很容易造成井喷等事故。万米以深,深地塔科1井井底最高温度达220摄氏度,为成功取芯,我国自主研制了抗240摄氏度高温的取芯工具及高效取芯钻头,抗220摄氏度高温聚合物水基钻井液等。

王清华介绍,分析岩芯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流体包裹,以及油气储层发育情况等,将进一步完善深地油气地质理论,推动我国在深地领域油气勘探开发走在世界前列。

深地塔科1井共取岩芯12.64米,实物岩芯显示,孔隙和裂缝均有发育,构成了主要储集空间,证实万米深层依然发育有效储层。新闻发布会现场除展示了岩芯外,还展示了一份深地塔科1井万米以下岩屑,这是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最重要的烃源岩,也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深的烃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