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马伊宁
围绕自治区如何推动数字新疆建设,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有关部门有哪些具体措施?新疆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取得哪些新发展新成效?2月19日,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数”“实”融合打造发展新引擎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数字化发展局、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持续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问:自治区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具体措施有哪些?
答: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自治区坚持以促进公共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为主线,以提高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为目标,持续加大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发挥国家补助牵引作用,一批数字化重点项目投入运营,比如绿色低碳运输体系数字赋能、智慧电力能源管理综合服务、绿色有机奶业全产业链一体化数据融合赋能等,获批国家补助资金1.18亿元,拉动社会投资7.89亿元。同时,还突出场景牵引、数据赋能,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持续加大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力度,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挥基础平台支撑作用,加快建设自治区算力资源统一调度平台,为构建“数据贯通共享、应用安全可靠、产业协同发展”新型算力生态体系提供源头活水。
发挥典型案例示范作用,截至目前,自治区推荐的5个典型案例,“一体化算力网协同项目建设”入选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国产V2V自主可控协议体系支撑东西部算力一体化协同项目”和“构建基于‘东数西渲’的渲染云基础设施底座项目”入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用优秀案例;“推动数据要素创新应用,助力新能源发展及消纳”和“跨行业数据要素融合应用构筑铁路安全新防线”入选全国“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信息系统项目建设
问: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数字化改革建设方面,自治区做了哪些工作?
答:数字化建设是赋能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推动质量变革和效率提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主要用于提高自贸试验区经济运行态势感知、预测预警和决策支撑能力。同时建成自治区级多云管理平台,接入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三个片区所属地州市云节点,实现自贸试验区政务云统一纳管,为自贸试验区政务应用共建共用奠定基础。
目前,依托自治区一体化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已完成对三个片区所属地州市数据平台级联工作,实现数据目录、服务、标准级联,回流支撑三个片区建设数据资源66项,助力自贸试验区各片区数字化场景建设。
多措并举助推“数”“实”融合加深
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出进一步战略部署。自治区在具体贯彻中有哪些工作举措?
答:自治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做深做实做细,通过数智改造赋能,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工艺更新、管理创新,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数”“实”融合方面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数据基础制度,加快推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数据条例(草案)》和我区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措施,构建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四梁八柱”。
二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协同推进千兆网络和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算力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升级。
三是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利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化转型规模普及,打造供需对接、全链协同、价值驱动的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
四是持续提升数字经济治理能力和国际合作水平。把握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重大机遇,进一步构建数字经济协同共治格局,加强政策人才保障,建立健全数字经济监测机制,充实完善部门统计调查制度。
到2025年底,适应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自治区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稳步提高,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程度加深,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