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嘉妮
1月19日8时20分,新疆人民会堂大厅内灯光熠熠,大厅右侧一条不长的红毯通道前记者云集。9时10分,6名自治区人大代表步履矫健、神采奕奕地来到通道旁,在主持人简短介绍后,两位代表昂首上前站在聚光灯下,靠近话筒接受记者提问。
这是自治区两会首次设立代表通道。前一天,同样位置,6名自治区政协委员走上委员通道,与记者面对面交流互动。
携故事描绘奋进新疆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笔下就凝聚多少真言。代表委员携故事走上通道,以接地气的方式交出履职答卷。
“上世纪90年代初,达坂城风电场的发电场景被印在一张张明信片上飞往全国各地,成为全国人民了解新疆风电的‘密码’……”1月18日,自治区政协委员高建军讲述了他从事新能源行业10多年间,一路见证新疆新能源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故事。
截至2024年底,新疆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占全疆电力装机50%以上,成为新疆第一大电源。高建军回答记者提问时十分坚定:“今日的新疆新能源产业,已从最初的发展行业不断延伸,成长为助推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企业如何发挥乡村振兴生力军作用,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方面,都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天山花海景区还发展农林种植、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多种业态,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旅示范区,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实施产业带动就业,优先招录下山牧民到公司上班,将村民特别是困难户培养成产业工人,激发村民增收的内生动力”……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代表委员用一个个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故事,描绘奋进新疆的卓然风姿,展现新时代新疆的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聚热点展示创新新疆
“这是对我们履职能力的一次考试。”看到很多同他一样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走上通道,自治区人大代表舍亚辉颇有感触。多年来,他深入天山南北的田间地头,围绕种业发展、现代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等问题深入调研,提出不少建议。
2024年,新疆粮食生产能力实现大幅提升,粮食单产首次跃居全国第一,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新疆贡献。这对长期关心种业发展的舍亚辉来说备受鼓舞。
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农业“芯片”能自主生产,农民增收才有保障。这次站上代表通道,舍亚辉向记者们娓娓道来企业如何用科研创新培育适合现代农业的种子。
只有创新求变、勇于探索,才能不断突破。探索“科技活动+科研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研发棉花采摘、棉秆利用等多项技术……
自治区人大代表周岭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就是要多看多听多想多做,真正将论文写在南疆大地上,才能走出一条自强道路,服务新疆和兵团经济社会发展。
身处新时代,每一个人都是奋斗者和追梦人。代表委员在通道上分享的是履职小故事,展现的是步履坚定、阔步向前的创新新疆。
展风采彰显自信新疆
站在话筒架前,面对眼前架起的“长枪短炮”,还有跃跃欲试准备提问的记者,自治区政协委员阿依努尔·毛吾力提有点紧张,但当记者向她发出关于天山文学奖的提问时,语调从开始的紧张变得从容。
“好政策催生好作品,天山文学奖就是最好的印证……”阿依努尔·毛吾力提向在场的记者们讲起了天山文学奖的诞生、担任天山文学奖评委等故事。
人们对新疆的印象有很多种,不论是自然风景,还是民族风情。在委员通道上,阿依努尔·毛吾力提用朴实的话语,讲述了文艺繁荣发展的新疆,展现了一个更加立体、丰富、生动、自信的新疆。
今年的自治区两会处处彰显着“开门办会”的会风,继开设新闻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外记者采访外,设立代表委员通道是自治区两会的又一次开放自信之举。
大家走进更开放的会场,体会到更民主的氛围,代表委员面向线下记者、线上网友,讲述真实、绚丽的中国新疆故事,传递出更加生动、立体、自信的中国新疆声音。
迪拜中阿卫视驻华记者方浩明曾多次参加全国两会,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新疆,第一次旁听自治区两会、参与报道。在他看来,这次设立代表委员通道,不仅能和代表委员近距离交流,更能通过代表委员的声音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新疆。
代表委员走上通道,面对面接受采访,唱响履职前行好声音,传递新疆发展信心,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汇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