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曹华
近日,一队沙漠穿越爱好者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对一棵新发现的巨型胡杨进行测量,胡杨树干周长达8.6米,树形均匀、长势良好,极为罕见。
“2024年9月,沙漠穿越达人董长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N39°线时发现了这棵胡杨。12月,我和董长凯等一行人从且末县塔中镇出发,在沙漠中穿行10个小时,找到胡杨测量了树干周长。”沙漠穿越爱好者张智说,“我们根据地形和胡杨分布判断,胡杨所在位置历史上曾是一条古河道,由于河流断流,部分胡杨枯死,只有根系很深的树存活了下来。”
这棵胡杨树龄有多大?为什么能在残酷环境中长得这么好?
记者将胡杨图片和视频发给长期从事胡杨研究的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李志军,李志军看后表示,胡杨是极为耐旱的树种,在缺水情况下,能够牺牲树叶、树枝、树干,让其枯死以维持生命。所以人们见到的“胡杨王”,大多有许多枯枝。而这棵新发现的胡杨,长势很好,说明地下有充足的水源供给,胡杨根部可以深入地下4米取水。
古树树龄鉴定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虽然方法很多,但各有局限性,误差很大。“新疆目前没有从事古树树龄鉴定的权威机构,缺乏相关技术体系和样本库,社会上流传的各种上百年、上千年‘胡杨王’,大多缺乏科学依据。”李志军说。
李志军介绍,古树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当地古气候、植物分布和生态变化的重要实证资料。同时,古树有优秀的遗传基因,通过研究古树,可以为其他领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