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涌聚

2025-01-03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云梅

“讲到科技创新,我要为新疆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点赞。”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在2024年9月为新疆各族干部讲授量子科技相关知识时,专门说了这一番话。

点赞背后,是一位科学家对人才的渴望,是一位教育家看到了一个边疆民族地区党委和政府对人才的重视。

英才聚,事业兴。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疆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如何栽梧引凤、广纳贤才?

继2022年设立100亿元新疆人才发展基金、启动实施自治区“2+5”重点人才计划,2024年新疆在推动人才事业发展上再有大动作:挂牌成立新疆人才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天池英才”引进计划中新设3个柔性引才项目,探索从疆外引进一批退休专家到基层一线服务……

新疆向全社会释放重视人才、渴望人才的信号愈加鲜明。

频落子

从战略高度谋划人才工作

2024年11月22日,新疆人才发展集团揭牌成立。这是自治区党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其承接着新疆人才政策落地,统筹全区人才产业发展、市场化运营。

人才集团是人才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产物。近几年,全国多地成立了省级人才集团,通过市场化手段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新疆乘势而上,以人才觅先机,雄心勃勃。

在新疆人才发展集团揭牌前,发出招聘启事,在社交平台引起广泛关注,并一度冲上热搜。网民关注的重点并不只在就业岗位上,而是新疆将在人才发展领域有什么新的动作。这足以说明人才对新疆的重要性,以及各方面对新疆的高度关注。

新疆人才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硕说,集团的组建与发展,将不断探索实践人才服务新模式,这对服务人才强区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新疆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无论是推进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还是加快建设“十大产业集群”,无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是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新疆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也更有条件成就人才。

找准人才工作的方向定位,新疆积极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

在过去两年的基础上,2024年新疆继续坚持把人才发展工作置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对深入实施科教兴疆战略、人才强区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系统安排部署。

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补齐新疆创新能力短板。

2024年11月20日召开的新疆科技创新大会强调,“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用好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加快引育急需紧缺人才、高端人才,加快培养造就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

按照自治区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新疆不断研究具有区域特色人才发展的路径方法,力争在重点领域形成人才竞争比较优势。

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继续发力。围绕“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这个根本任务,克服财政困难,持续对人才投入优先投、舍得投、连续投。

“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是党管人才的关键。2024年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多次主持重要会议,研究人才议题;深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一线,实地调研人才培养使用;出席科技支撑新疆油气产业发展院士报告会,参加新疆科技创新大会,频频与院士专家座谈交流……以上率下,引领示范,新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愈加浓厚。

随着自治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频频落子,新疆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吸引着越来越多优秀人才来疆建功立业。

搭舞台

打造集聚人才“强磁场”

2024年4月,作为高层次引进人才,34岁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曾喆,搬进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人才公寓。

主攻能源化工领域研究的曾喆认为,新疆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正大力建设“十大产业集群”,相关研究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新疆的人才政策很好,我们能放开手脚搞科研。”曾喆说,他已申报“天池英才”引进计划青年博士项目。

“一掷千金”引人才,“一诺千金”尽其才,新疆给足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安全感”,“磁场”效应日益凸显。

2024年继续发挥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引擎作用,启动第三批“2+5”重点人才计划项目申报工作。

蓬勃发展的产业犹如强大的磁场,能够创造大量高端岗位,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广阔的成长空间,契合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

新疆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立足地方实际,加快“十大产业集群”等建设,为天下英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创设并实施“天山英才”培养计划、“天池英才”引进计划2个综合性人才计划及5个重大人才项目,打响新疆人才工作的闪亮品牌,体现了新疆大规模、大力度推进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魄力,让“英雄”在疆有了用武之地。

截至2023年底,两批“2+5”重点人才计划项目结出硕果,一批各行业领域“卡脖子”难题正被加速攻克。

人才引进必须立足新疆战略需要,坚持需求导向、精准支持。

聚焦重点区域,新疆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牵引,在“乌—昌—石”区域、克拉玛依市、喀什地区、霍尔果斯市等率先建设人才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打造创新创业平台,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

支持南疆五地州和基层人才发展,坚持将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的三分之一以上用在基层,实施的人才计划项目单列南疆专项或向基层倾斜。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新疆充分尊重人才、器重人才,创新创造的源泉在新疆大地奔涌。

新疆大学“天山英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王维庆,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风电机组电控系统并实现产业化,填补了国内空白,2024年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新疆棉花体系专家团队研发的棉花新品种、新技术,在沙雅县推广应用52万亩,节本增效9.2亿元……

新疆的发展离不开援疆人才的倾力相助。东华理工大学与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联合攻克微生物地浸采铀技术工艺;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柔性引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组团”援疆团队,填补自治区技术空白……

新疆与院士专家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合作越来越紧密。瞄准产业发展堵点、痛点,通过“天山南北院士行”等系列活动,邀请专业“最强大脑”为诸多领域把脉支招。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随着越来越多优秀人才的加入,天山南北澎湃着人才创新的动能。

建机制

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在众多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一种。人才生态犹如雨林,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动态的自然系统,需要丰富的动植物种群,需要充足的阳光、空气和水分。

纵观国内各大城市激战正酣的“抢人大战”,有一个指向格外清晰——人才竞争已从单靠政策比拼,逐步演变到人才生态环境的竞争。要想留人,需要从建机制入手,使空间、环境、服务、资金、文化等要素充分联动起来,构建“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

想招引人才,但单位编制已满怎么办?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晋升难怎么解决?这一个个引才、留才、用才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正是新疆发力的关键。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新疆在练好“内功”上下功夫,锚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破”与“立”,持续加强人才政策的集成、协同和创新,推动形成具有新疆鲜明辨识度和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从推动授权松绑、改革人才评价制度、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4个方面,制定出台31项人才改革政策。

出台《鼓励高层次人才服务企业十条支持措施》,发布《自治区人才引进政策指引》,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殊人才认定高级职称实施细则(试行)》……政策措施更加完善,操作路径更加明晰。

举办自治区第一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启动2024年新设自治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申报工作……博士后创新创业热情愈加高涨。

成立和田地区首所全日制公办本科学校——新疆和田学院、揭牌新疆工程学院航空产业学院……充分发挥高校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不断优化技工学校布局和专业设置,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推动“十大产业集群”发展,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劳动者队伍。

在坚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同时,新疆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向外“借脑”。

高能级创新平台不仅是原创技术的策源地,更是提升新疆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所在。

新疆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引进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牵头打造和布局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

2024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团队牵头组建的天山实验室揭牌,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在石油化工、煤炭煤化工、矿产资源开发、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标志性成果。

自治区科技厅二级巡视员余英荣认为,这些高能级创新平台在创新资源、顶尖人才等方面形成集聚效应,能延长产业链,带动一些优势特色产业形成千亿元、万亿元产值,同时对营造新疆整体创新生态发挥着积极作用。

……

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惜才爱才。随着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建设,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千里马”在天山南北竞相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