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亚辉 许晓龙
“巡护林带、防沙治沙是我一生的事业,沙漠‘锁边’让家乡大变样,沙尘少、天空蓝、地更绿。”每次说起民丰县30年来的生态变化,47岁的民丰县国家级公益林护林员阿卜杜合力力·阿卜杜外力满脸自豪。
阿卜杜合力力是民丰县尼雅乡先锋村人。尼雅河将他的家乡与广袤沙漠隔开,世世代代守护着这里的人们。阿卜杜合力力打小就对尼雅河有着无法言语的情感。“大规模植树造林,减少风沙危害,保护尼雅河,守护生活环境,这就是我从小的梦想。”阿卜杜合力力说。
1993年,刚步入社会的阿卜杜合力力不顾家人反对,放弃了进机关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应聘成为民丰县林业和草原局木材检查站检查员。“当时是临聘人员,月工资仅有50元,远低于公职人员,家人都不理解。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我向着自己的梦想迈出了第一步。”回忆起曾经的决定,阿卜杜合力力说,“当时我告诉家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抗击沙漠、守护家园。”
然而,木材检查站的工作仅限于检查拉运木材的车辆,并不能直接参与植树造林、防沙治沙事业。阿卜杜合力力觉得理想与现实差距很大,想打退堂鼓。“你可以制止木材违章运输,这对于一些乱采滥伐木材的人是一个震慑,也是在为保护民丰的生态出力。只要你不忘自己的初衷,机会总会有的。”父亲阿卜杜外力·吾首尔对他说。
父亲的话,让阿卜杜合力力茅塞顿开,“我要坚持下去,积累工作经验。”阿卜杜合力力是一个敢于动真碰硬的人。他每天坚守在岗位上,严格检查过往车辆,杜绝每一根非法采伐的木材流出辖区。同时,他还积极参与保护森林、植树造林的宣传,并积极实践。
2005年,阿卜杜合力力成为民丰县国家级公益林护林员,开始承担公益林管护任务,正式踏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征程。2012年,民丰县启动大规模防沙治沙工作,扎设草方格工程固沙、种植红柳梭梭生物治沙等治沙模式得到广泛推广。作为护林员的阿卜杜合力力,一边动员村民大面积植绿,一边给村民传授扎设草方格技术。
“通过大力宣传和不断实践,村民意识到防沙治沙的重要性。大家主动加入治沙行列,不仅能改善家乡生态环境,还能挣到钱。”阿卜杜合力力说,“大家积极性很高,因为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有了大家的参与和支持,阿卜杜合力力干劲十足。
护林工作看似简单,实则责任重大。每天清晨,阿卜杜合力力便背起背包,手持工具,开始一天的巡林工作。他要查看树木的生长情况,看是否有病虫害的侵袭;要留意树林里的野生动物,保护它们的栖息环境;更要防范不法分子的盗伐偷猎行为。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当别人都已进入梦乡,他却还在林区巡逻,“这是我的终身事业,我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曾经,林区遭遇了罕见的虫害,大片树木面临危险。阿卜杜合力力心急如焚,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并邀请专家前来会诊。在那段日子里,他日夜守在林区,和专家们一起研究防治方案,参与喷药救治工作。“看着虫害得到控制,再辛苦都值得!”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控制住了虫害,森林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还有好多次,阿卜杜合力力在巡逻时发现形迹可疑的人,他毫不畏惧,用坚定的眼神和无畏的气势果断将他们驱离,避免损失发生,保护了树木和动物安全。
31年来,阿卜杜合力力遭遇过无数的困难和挑战,有恶劣天气的考验,有不法分子的威胁,有家人的不理解,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他说:“这片林木就像是我的孩子,我看着它成长,我要守护它一辈子。”
择一事,终一生。虽然已快到退休年龄,但阿卜杜合力力对这片森林的热爱丝毫不减。看看那些茁壮成长的树木和自由自在生活的动物,他的脚步更加坚定,“这项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坚守和付出,守护这片绿色的家园。”
31年里,民丰县绿洲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珍稀动植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受益于林区扩面,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同时,农业生产也得到了保障。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护林员的初心和使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护林赞歌。
麦麦提·芒力克是阿卜杜合力力的发小。在他的影响下,麦麦提在离村庄3公里处种植了80亩红柳,接种大芸后收入很不错。很多村民看到麦麦提治沙挣到了钱,都学着扎设草方格、种植红柳大芸。
“现在治沙政策特别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不错,群众的治沙积极性持续高涨。相信在大家的坚持下,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好。”阿卜杜合力力说。
“我的家乡因‘锁边’而美丽。‘锁边’只是第一步,如何守护好树林、扩大种植面积、发展沙产业才是关键。我将继续努力,把更多沙漠变成绿洲,让家乡越变越美丽。”随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民丰段46公里“锁边”任务完成,阿卜杜合力力又有了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