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大巴扎景区: 三个圈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2024-10-17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小宓

如今,国内外游客来到乌鲁木齐,必打卡地之一便是乌鲁木齐大巴扎景区,这里集特色建筑、餐饮娱乐等为一体,五湖四海的游客在这里汇聚,感受新疆人的热情好客。

乌鲁木齐大巴扎景区综合服务中心承担着景区的日常管理、综合协调、规范化服务等。“我们中心用文旅融合的方式,通过打造文化交汇圈、共同富裕圈、各民族朋友圈这三个圈,绘就出民族团结‘同心圆’。”该中心党支部书记冯坚说。

营造多元文化交汇圈

各具特色的店铺里,地毯、丝绸、银饰等商品琳琅满目;烤全羊、拌面、抓饭、切糕、特色水果,不断刺激着游客味蕾;人流如潮的步行街上,新疆民族音乐悦耳动听……“游客漫步在乌鲁木齐大巴扎景区,感受到的是开放、繁荣、多彩以及多元文化的碰撞。”冯坚说。

景区内的新疆大巴扎步行街,每天都有两场开街仪式,各类表演吸引游客驻足拍照。仪式最后,演员会邀请游客共同跳麦西热甫。景区还有歌舞演艺、非遗剪纸、手工刺绣等活动,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和谐团结的氛围充盈在大巴扎每个角落。

“各种活动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增强了游客娱乐体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冯坚说。

冯坚介绍,在景区里的非遗文创集市里,有非遗展示、歌舞美食等,让游客在游、逛、购、赏的同时,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我们都会推出不同主题的活动来营造浓厚文化氛围,让大家感受其中丰厚的历史底蕴,不断激发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创造共同富裕生活圈

乌鲁木齐大巴扎景区现有商户1443家,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等16个民族的商户在此经营。作为乌鲁木齐著名地标性景点,这里日均客流量达5万多人次,最多时达20万人次。今年前8个月接待游客2100万人次,同比增长29.1%。

如何让“流量”变“留量”?

冯坚说,景区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创造各民族互嵌发展的商业环境,创新消费场景,各族群众在这里享受到旅游红利,改变了生活。通过旅游促进就业、增加收入的例子比比皆是。

2019年,乌妮恰姆·努日麦麦提来到景区的阿凡提水果巴扎工作,每月平均工资5000多元,最高时月收入过万元,她和丈夫努力工作,在乌鲁木齐市安了家;亚森·喀唔孜在景区销售馕和咖啡,每天都能卖出三四百份,收入比之前流动销售时涨了不少……

“我们还开展了舒心服务带动就业促增收活动,以政府引导、专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对商户和从业人员进行创业培训,让更多人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冯坚说。

打造各民族一家亲朋友圈

“景区里,各族商户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的感人故事数不胜数。”冯坚说,景区综合服务中心通过“大巴扎之家”网络平台,经常推送商户们日常相处的温馨一刻,打造了各民族亲如一家的“朋友圈”。

商户苏来曼·麦麦提敏和张兴健在景区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平日里,互相帮忙看店,为对方经营出谋划策。逢年过节,两家人也一定要聚聚。孩子们也都成了好朋友。苏来曼的儿子高考填报志愿时,张兴健还当起了参谋,帮助孩子选择理想的大学。

冯坚介绍,景区综合服务中心还通过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让游客和日常经营的各族商户,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今后我们将继续打造文旅融合精品,积极发挥乌鲁木齐大巴扎景区作为展示新疆旅游形象的会客厅作用,用旅游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冯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