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和东南亚华文媒体记者来疆采访—— “看到了祥和、热情开放与充满生机的新疆”

2024-10-14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马蓓

“蓝天白云、金山碧水。除了极视听之娱、感受大美新疆以外,我还看到了祥和、热情开放与充满生机的新疆!”临行之前,澳门市民日报高级记者徐浩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记录下此次新疆之行的感受。

9月23日至29日,“机遇中国·开放新疆”港澳台和东南亚华文媒体记者走进新疆开展采访活动。他们深入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阿勒泰等地的博物馆、学校、企业、巴扎、村落、社区等地采访,切身感受新疆金秋绝美自然风光和热情好客、充满生机的人文景象。

金秋九月,北疆大地被泼洒了好些颜色。在石河子市一望无际的白茫茫棉田里,忙碌的“下蛋机”(自走式打包采棉机)留下一道道笔直的刈痕。采摘、压缩、打包,大约每15分钟它就“吐”出一颗圆柱形、重2吨的“棉蛋蛋”。

“第一次见到了这么大面积的棉花!”大片的棉花地和机械化采棉全过程让港澳台和东南亚华文媒体记者们大为震撼。菲中电视台记者兼主持人李彦琛身着一袭红裙,在棉花地里旋转跳跃,拍到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照片。

“采摘棉花完全不需要人工吗?”“这么多棉花只靠机器就能收完吗?”“这些机器都是自主研发的吗?”……媒体记者们反复向工作人员求证,确认这样庞大又要求精准的采棉工作已经实现全流程机械化。

来到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通过1500余幅图片、1500多件(套)文物实物及大量场景、油画等展品展陈,记者们了解到波澜壮阔的兵团建设发展历程和几代人的激情与荣光。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件打了296块补丁的军大衣,其背后的故事令人钦佩。”马来西亚光华日报副总编辑吴义民说,军垦博物馆如同一本厚重的史书,展现一代又一代兵团人在开发建设新疆等方面作出的贡献。

在克拉玛依市黑油山景区,“富得流油,美得冒泡”被具象化。记者们踩着脚下松软厚重的油砂岩,看到至今留存的100多个泉眼中的低凝油汩汩而出。“第一次看到100多万年前石油的状态,能延续到今天,说明新疆的矿产资源真的很丰富。”香港01记者孙圣然说。

“这就是我向往的退休生活!”在克拉玛依市昆仑路街道南苑·南泉社区邻里共享中心,媒体记者们与社区里的老人们一起弹琴唱歌。这里的舞蹈队、剪纸书法社团在社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老年幸福时光,让记者们羡慕不已。

来到阿勒泰地区,媒体记者们憧憬的童话世界终于在禾木村和喀纳斯景区得到满足。河流、村庄、森林、山峰、袅袅的炊烟、骑马的人影……进入秋季,层层叠叠的白桦林斑驳陆离。

喀纳斯景区的月亮湾像明月一般悬挂在山峦之间,与神仙湾和卧龙湾一起,犹如一条蓝绿色丝带环绕在山林之间,连接着喀纳斯的壮美与神奇。

泰国星暹日报副总编辑赵婧楠被这里的美景深深打动,“这里是自然的馈赠,是童话的秘境,是心灵的归宿。我一定会把我看到的阿勒泰以及新疆推荐给我们身边的泰国朋友,让他们知道这里有多美。”

在阿勒泰市,大家前往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欣赏敦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见证了人类滑雪起源地的证据所在;在拉斯特乡古老毛皮滑雪板制作技艺传习基地,感受最古老滑雪板的制作技艺和魅力,听非遗传承人斯兰别克·沙合什讲述毛皮滑雪板的传承故事。

“这一路的风景让我们畅享了大疆、大地、大美,我们会把新疆的美好、开放、包容、自信宣传出去,让大家了解最真实的新疆。”缅甸金凤凰报副总编辑梁玉华说。

采访期间,媒体记者们每到一站都会深入了解当地的习俗和人文风情,挖掘新疆好物。大家纷纷表示,新疆是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会继续关注新疆,通过新闻报道吸引更多人来新疆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大美新疆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