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戈壁荒滩到美丽家园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发展综述之二

2024-10-08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云梅

从原始简陋的地窝子到高耸挺立的高楼大厦,从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到生机勃勃的美丽家园……

短短70年,沧桑巨变。天山南北崛起一座座兵团城市,市政功能持续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职工群众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

城在林中 人在景中

“劳动的歌声漫山遍野,劳动的热情高又高……劳动的双手能够翻天地啊,戈壁滩上盖花园。”

在那个火热年代,《戈壁滩上盖花园》这首歌广为流传,生动反映了建设初期,兵团人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戈壁荒滩和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艰苦创业的情景。

石河子市民赵存霞的爷爷是一位老军垦,他时常给赵存霞讲这里曾经的荒芜与奋斗。“石河子早已不是旧时模样,现在的她真绿真美。”赵存霞感慨地说。

这个感慨是可以眼见的青绿:在市中心,一条全长5.6公里的明珠河穿城而过;在树木林荫道、公共绿地中,菖蒲、鸢尾、萱草、景天、玉簪等植物绽放生机。

这个感慨有数据的支撑:石河子市建成区绿地率42.3%、城市绿化覆盖率4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平方米。

作为“共和国军垦第一城”,石河子在一代又一代军垦人植绿、护绿、扩绿的坚守中,成为一座生态之城、绿色之城、花园之城,赢得了“戈壁明珠”的美誉,步入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行列,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年轻的城》这首诗是诗人艾青于1960年创作的,歌颂的对象正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伟大成就的石河子市。

如今,一座座更加年轻的城市拔地而起:五家渠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北屯市、白杨市……本着不与民争利的原则,这些城市都是选择在风头水尾的艰苦之地开拓发展。加上各师市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兵团如今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主导、一般城市为支点、城镇群为重点、团场城镇为节点,与地方城镇功能互补、具有兵团特色的城镇体系。

而“绿”是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阿拉尔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0%;同样坐落在沙漠边缘的图木舒克市,2023年大力实施绿化项目,新增公园绿地面积90余万平方米……

70年来,兵团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增加至9310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53%,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兵团已有国家园林城市4个、自治区和兵团园林城市6个、兵团园林城镇15个。

城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走在花中。当初“戈壁滩上盖花园”的理想已变为现实,而绿色也成为兵团城市鲜明的底色。

城市更新 智慧转型

市政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的“毛细血管”。70年来,兵团不断提高城镇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综合承载能力逐年增强: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98.61%、98.28%、99.9%、99.3%,市政道路体系日益完善,建成城市道路1860公里……

今年9月,兵团关于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的行动方案印发,明确分类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绿色、智慧运行,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城市更新,犹如一座城市的新陈代谢,是城市发展的关键一环。

五家渠市民郇相萍受益于老旧小区改造,对生活环境的改善赞不绝口。郇相萍居住的小区以前名为忆景园,地下管网老旧、小区空间狭窄等问题曾令居民头疼。五家渠市将青湖路街道天山南路社区下辖的忆景园小区、新港小区等多个小区合并,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2019年以来,兵团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85个,惠及居民18.4万户。

城市的更新不止于此。借助数字化,兵团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城市建设管理从“粗放式发展”迈入“精细化管理”时代。

目前,兵团所有城市已基本建立智慧供热、燃气运行平台,部分城市初步建成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等,实现了对道路、供水、供热、环卫等设施的实时监管、动态调控。

依托5G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城市“智慧”持续为现代化治理赋能。

可克达拉市推出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交通出行等五大类40余项“掌上办”事项;石河子市搭建市域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平台,对接师市各部门、团场、街道(镇)共计76个联动部门,实现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同步共享、业务协同办理;阿拉尔市依托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形成横向部门广泛联动、纵向层级快速响应、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利用数字科技,我们将原来属于两个部门的业务,优化成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群众只需要跑一趟、到一个窗口、递交一套资料,就可以办理完两笔业务。”石河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赵芳芳说。

同时,智慧养老、智慧家政等个性化服务加快进入社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加紧建设。智慧转型让城市不断更新,持续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活巨变 幸福画卷

曾住过地窝子的马朝武是阿拉尔市老军垦,说起城市变化,95岁的老人连连感叹:“变化太大了!现在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用上了自来水、天然气,家门口就有公园、学校、医院,城市建得像花园一样。”

70年来,城镇化建设使兵团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实现了从“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的转变,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

——以产兴城,以业聚人,一大批重大项目、特色产业相继落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能,也为职工群众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多机遇。去年,兵团就业人数156.15万人,较2012年增长33.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40339元,首次突破4万元。

——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医共(联)体建设覆盖率100%,越来越多的基层职工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形成了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具有兵团特色的完整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发生根本改变,教育发展主要指标均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社会保障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企业单位有限保障到社会保险全面保障的重大转变。持续推进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不断发力,优化城镇布局,加快补齐短板,增强团场连队综合承载能力,努力打造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

……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70年,在兵团儿女的画笔下,一座座兵团城市矗立在新疆两大沙漠边缘,戍守着祖国西北绵长的边境线,一幅幅环境优美、产业兴旺、人民富足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