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震后被动救助为震前主动防御—— 新疆立体化提升防震减灾能力

2024-09-19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

新疆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震活动水平居我国大陆各省(区、市)首位,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分布广。近20年来,新疆坚持“地上搞结实、公众搞明白、地下搞清楚”,持续开展安居工程建设,加强防震减灾应急演练,扎实推进地震监测预警,有效提升防震减灾能力。

9月9日至12日,由中国地震局组织的“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新疆,来自中国地震局、新疆地震局的专家及疆内外6家媒体记者一行深入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精河县等地,实地探访并深入调研新疆近年来防震减灾成效。

地上搞结实,确保住房安全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是我国的建筑抗震理念。“地震灾害多数是由房屋破坏造成的。只要房屋在地震中不破坏、少破坏、轻破坏,伤亡人数一定是很少的,损失程度也会减小很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孙柏涛说。

今年1月23日,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此次地震中,抗震安居房没有倒塌,只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倒塌的房屋主要是牧民自建房和夏牧场临时住房。7.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巨大,但乌什县没有一人死亡,抗震安居房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3年伽师—巴楚6.8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伤亡人数最多、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这次地震后,新疆宣布要变被动的地震灾后救助为震前的主动防御,在全疆范围内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

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新疆将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结合起来。2010年,全疆13个地州市将已建成的抗震安居房全部纳入改造型农村安居房规划。2011年至2020年,全区累计建成农村安居房266.98万户,1100余万名各族群众告别了土坯房、泥草房,实现了住有安居、住有宜居。

为提高农村防震减灾能力,2021年以来,新疆实施农村住房抗震防灾工程。截至2023年底,累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3.48万户,近14万各族农民群众住进抗震安全“放心房”。

不仅如此,2016年起,新疆对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含8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或地震灾后重建阶段的新建3层(含3层)以上且单体建筑面积大于2000平方米的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均采用隔震减震技术。截至目前,新疆已建成隔震减震建筑5000多栋,隔震减震技术广泛应用于学校、幼儿园、医院、住宅楼等建设领域,推广应用走在全国前列。

公众搞明白,强化应急演练

拥有安全的住房是防震减灾的关键,提高群众防震减灾意识也是重要环节。建立日常全民逃生自救训练体系和避难措施、避难场所,能够有效降低灾害程度,更大程度提高获救率。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二级研究员高孟潭说,地震留给人们的反应时间也就十几秒,其实地震来临时没时间想该怎么做,需要的是一种条件反射,也就是基于演练无数次的应急反应。地震来了,跑不跑跟环境和自身能力有关。比如,居住高楼最好立即躲到遮蔽物下面,如果居住的平房或者一楼门前就是广场,就可以马上跑到室外。

“2024年乌什7.1级地震和2017年精河6.6级地震震级大、伤亡小,充分说明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高孟潭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写道。

乌什县今年发生7.1级地震,震级大、伤亡小,这和日常持续不断开展的地震应急演练密切相关。一年多来,乌什县持续开展县、乡、村和机关、学校、医院、消防地震应急演练,提高了干部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近年来,新疆地震局与各相关单位加强合作,在作品创作、资源共享、科普培训等方面重点发力,打造“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品牌活动,举办讲座1.8万余场、地震避险演练5.5万余次,参与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师生达5000万人次,通过防震减灾移动科普馆,深入学校、企业、社区等地开展活动,构筑“大宣传”格局。

自治区地震局副局长热甫克提·阿不力孜说,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关键要让群众真正听得明白,形成条件反射,真正遇到地震时,才能有效自救。

地下搞清楚,提升防范能力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构造和运动引起的,具体机理非常复杂。能够像预报天气一样提前告知某一区域地震发生的概率,在全世界范围内仍是一大难题。实现精准地震预报,还需要地震工作者不断探索。相比之下,地震预警是现阶段可以实现有效减灾的重要途径之一。

地震预警如何发挥作用?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地震横波(3至4千米每秒,破坏性强)和纵波(6至8千米每秒,破坏性不强),而电磁波以30万千米每秒传输信息,地震预警正是利用时间差,在地震波到达人口密集区之前的几秒到几十秒内发出警报。

新疆地震局数据显示,今年乌什7.1级地震和历次5级以上余震发生后,全疆有1000多台专用预警终端达到预警触发条件,发出相应警报信号。

截至目前,新疆已建成地震监测预警站1398个,并在地震多发频发区域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部署了2452台专用预警终端设备。

今年8月,“新疆地震预警”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在新疆地震重点预警区可实现分钟级地震速报和烈度速报能力、秒级地震预警能力。

热甫克提说,通常地震站网密度越高,越有助于及时有效发出地震预警信息。由于新疆地域辽阔,地震站网密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地上搞结实、公众搞明白、地下搞清楚,是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三大基本逻辑。”热甫克提说,“地下搞清楚,一直以来都是地震局等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

为了把地下搞清楚,新疆地震局2023年开始在全疆范围内选取8个县市开展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城市活动断层沿线通常是强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区域。

开展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是潜在震源划分和震灾风险评估的基础,也是地震监测预警、震后抢险救援的依据,对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建设和重大项目选址都有重要意义。目前,各项探测工作均在有序进行中,未来将在全疆范围内开展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