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三十八名留学生来疆研学 “我们清楚地看见新疆”

2024-07-30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郭宏磊

7月17日—25日,北京师范大学38名留学生来到新疆,开展主题为“理解当代中国 感知开放新疆”的研学活动。

其间,这些来自26个国家的留学生先后前往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阿勒泰地区,深入企业、学校、乡村、景区等地研学。他们深入了解新疆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社区建设、农村建设、企业发展,看见真实的新疆,感受新疆的开放与自信。

“‘我清楚地看见你’,在哈萨克语里是‘我喜欢你’的意思。这次研学,用哈萨克语来说就是‘我们清楚地看见新疆’。”7月25日,结束研学之旅的留学生们回到乌鲁木齐,举行了研学活动交流座谈会。座谈会上,他们纷纷表达了对新疆的喜爱,北师大带队教师李中山用“我们清楚地看见新疆”为此次研学活动进行总结。

“回顾9天研学旅程,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越南籍留学生吕黄海说,来之前以为新疆就是雪山、草原、沙漠,来了之后,对这里的城市发展留下深刻印象。

7月18日,留学生们走进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吕黄海充满好奇地浏览着展厅中展板上的信息。“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现已开行中欧班列8400余列,通达19个国家26个城市……”听着讲解员的介绍,吕黄海不由感叹:“新疆已经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

在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参观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线,更是让留学生们惊喜不已。“这些车外观很好看,没想到价格还很便宜,相比较燃油车,性价比非常高。”尼泊尔籍留学生阿林赞不绝口,不停地让同学为他在新能源汽车前拍照。

让留学生们拍不停的还有新疆天业集团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棉花种植地。5000亩棉花,采用的是智能打顶机器人进行棉花打顶,无人机可以精准识别虫害并进行打药,节水灌溉技术高效节水节肥……“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棉花地,早就听说过新疆的棉花,但是没想到它已经实现了智能化、机械化,一个人就能管理1000亩棉花地。”参观后,斯里兰卡籍留学生王诗娜感慨。

“新疆的水果怎么这么甜!”韩国籍留学生李成德感叹道。7月20日,留学生们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43团9连的蟠桃园。果园中种植了20多种蟠桃。刚走进蟠桃园,卢旺达籍留学生NKUNZUMUREMYI GABRIEL立刻给姐姐打视频电话,迫不及待地分享在蟠桃园看到的一切。

到达克拉玛依市时,留学生们对新疆的认识又进一步深刻了,“油可以从地里冒出来!”在黑油山景区里,油坑不停地冒着油泡,但黑色的油面却亮得像一面镜子。留学生们纷纷拍下照片,感叹新疆资源的丰富。在乌尔禾影视城,留学生们看到了熟悉的场景。“我认识他,他是周润发,我看过这部电影。”乌干达籍留学生Muganga Allan指着电影《卧虎藏龙》的剧照说。看着在乌尔禾取景拍摄的影视剧剧照,尼泊尔籍留学生阿林说:“为了学习中文,留学生都会看很多中文影视剧,这对学习中文帮助非常大。”登上影视城的城楼,望向远处茫茫戈壁,Muganga Allan大声欢呼:“好像古代英雄保家卫国的画面重现了,如今我身临其境,这一刻梦想成真了。”

“阿勒泰”是留学生们最心心念念的地方,俄罗斯籍留学生娜娜更是将《我的阿勒泰》一书从北京带了过来。当乘坐的大巴车进入阿勒泰地区,大片的向日葵花海、低垂的云团、悠闲的牛羊、肆意生长的树木接二连三地映入留学生们的眼帘,大巴车里充满了“哇”的惊叹声。“这里美得不真实!”娜娜说。

在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留学生们体验到了新疆多元的民族文化。“这里像家一样,我把自己的一颗心留在了这里。”娜娜开心地说。在禾木百年老屋,当由4位不同民族的年轻人组成的马蹄乐队用俄语演唱《喀秋莎》时,娜娜感动得几度泣不成声。而在图瓦人家,当汗德尕乐队演唱《金色的阿勒泰》时,所有人又被呼麦的苍凉感带到了深秋的山林、草原。

随着研学之旅结束,塞尔维亚籍大二留学生黄思妍对新疆师范大学教师阿丽亚·艾来提说:“我要来新疆读研,我太爱新疆了!”

7月25日,来自尼泊尔的留学生张扬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篇“小作文”:“新疆,是一片蓝天白云之下的广袤土地,这里呼吸到的每一口空气都似乎洗涤着灵魂;新疆,无论是热闹的广场上还是丰盛的餐桌前,都能遇到能歌善舞的新疆人……新疆,正坚定地站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向世界敞开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