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游客在交河故城景区游览。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蔡增乐摄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天空高远,星光璀璨。苍茫辽阔的大地上,响起萨塔尔悠扬婉转的乐声。交河故城的残垣断壁,在夜色中隐入尘烟。大佛寺正门,身着僧侣服装的演员缓缓走出……10多位游客席地而坐,静静观看。这是交河故城景区推出的“夜游交河”特色情景式体验项目民族音乐会实景演出的现场。
“游客非常欢迎这样的演出。”7月11日上午,吐鲁番市文物局交河故城文物管理所所长王建东说。
交河故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生土结构古代建筑城市遗址。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期间,来到交河故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两年来,吐鲁番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加强文物保护、研究阐释、展示利用工作。交河故城正以更加生动的姿态和形象,向人们讲述新时代的新疆故事。
保护修缮 驻留时光
7月11日早晨,吐鲁番市高昌区迎来了一场短暂的降雨,让这个“火洲之城”变得清凉宜人。
“我们很怕降雨,担心故城受到雨水侵蚀。”驱车走在交河故城环道上,王建东担忧地说。
车行五六分钟,停在了一处正在进行保护施工的崖体旁。十几名工人分成两拨,一拨在脚手架上控制锚杆,一拨在脚手架下的公路上拉着绑在锚杆上的绳索。
“这些锚杆用于加固崖体,防止出现裂隙的崖体脱落和坍塌。”来自敦煌研究院的生土遗址保护专家、交河故城保护修缮(第五期)工程项目负责人乔海说。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自治区及吐鲁番市不断加大对交河故城的保护力度,先后投入资金超亿元,有针对性、分片区、分层次推进交河故城遗址维修、加固工作。
“牢记总书记嘱托,我们切实抓好交河故城保护修缮,通过多期项目的实施,完成了城内东北佛寺、大佛寺等20多处重要遗址的加固保护,一批面临崩塌的残垣断壁和崖壁得以‘强筋壮骨’。”王建东说,6月以来,交河故城保护修缮(第五期)工程、雅尔湖石窟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先后开工,将使交河故城遗址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并为雅尔湖石窟的开放参观做好准备。
深入挖掘 讲好故事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巍”……唐诗中的这些诗句,让人仿佛看到交河故城曾经发生的一幕幕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见证,有重要史学价值。”王建东说,“我们要深入挖掘,使交河故城成为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鲜活教科书,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挥重要作用。”
交河故城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唐代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这里。交河故城的形制布局与唐代长安城相仿,保存了官署、佛塔、寺院、坊曲街巷等遗迹。
“我们将不断探索在文物资源与市场、科技结合中实现保护利用的新模式,利用数字技术,推进智慧旅游,通过在交河故城游客服务中心建立反映交河历史文化的多媒体声光电展厅,在景区内设置智能语音导览讲解服务系统等方式,向游客阐释交河故城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历史地位。”王建东说,要让游客在这里看到生动丰富、有形有感的历史文化场景。
目前,吐鲁番市已编制完成交河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及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成功入选第一批自治区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拓展业态 文旅共进
“夜游交河”特色情景式体验项目是原有的“交河之夜”民族音乐会的升级版,市场反应良好。
“文物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体两面,都不可偏废。”王建东说,两年来,交河故城不断拓展文旅业态,通过文旅活动完整、准确、创新展示交河故城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5月27日,交河故城作为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的观摩点,接待了国内外重要嘉宾,成功演出了升级版“夜游交河”。今年以来,已开展“夜游交河”活动51场,吸引游客3000余人。
为丰富旅游业态,今年3月,交河故城开设了旅拍、射箭靶场项目,并启动实施餐饮服务项目,对吃住行游购娱等文旅环节全面升级。
“服务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讲好交河故事,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好交河故城鲜活的历史。”王建东说,目前,建立健全交河主题邮局、打造交河诗词展示长廊、挖掘交河历史故事等各项工作正在抓紧进行,这些项目,将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并有效促进交河故事、交河历史面向大众传播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