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盖有军 通讯员 王薇
“今年,我们与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合作,正在实施昌吉州声波增雨试验评价项目,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向天‘借水’,实现可控的人工增雨,为工农业生产保驾护航。”4月10日,昌吉回族自治州水利局局长李桥说。
李桥介绍,4月1日,该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已进入声波增雨野外试验点选址阶段。他说,今年计划建设的2个声波增雨试验点建成启用后,预计可为昌吉州增水500万立方米,相当于增加保灌面积约1.2万亩。
作为自治区的农业大州,昌吉州拥有45个大中型灌区,2023年春灌面积达670余万亩。全州平原农业区的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50毫米至240毫米,而年蒸发量约为1600毫米至2100毫米,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由于降水偏少、蒸发量大,缺水已成为制约昌吉州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打破缺水桎梏,除了千方百计“节流”,还需积极探索有效的“开源”之路。开发利用来自云端的“活水”——空中云水资源,就是有效路径之一。
“空中云水资源是指存在于大气中的液态水和固态水,是通过人工干预可以直接开发利用的水资源。空中云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大气中,集中在中低层的云层里。”昌吉州水管总站站长陈亮介绍,通过人工催化的手段使云水资源有可能被开发成为降水,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工增雨。
陈亮说,作为淡水资源最重要的来源,大气降水主要来自海洋和陆地水的蒸发;当水汽上升时,会在天空冷却并凝结成云,然后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渗入土壤或形成径流汇入江河湖海;水再次蒸发,补给大气水汽,周而复始。
据介绍,昌吉州声波增雨试验评价项目内容包括声波增雨试验点建设、声波增雨试验作业、声波增雨效果检验与效益评价3个阶段。试验项目将通过科学观测分析,准确掌握当地的云水资源状况及主要的降水云系特性,进行准确预报、专业监测和精确增雨作业,从而达到开发空中云水资源的目的。目前,昌吉州初步选定了吉木萨尔县潘家台子和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三眼泉水库作为声波增雨作业点,将于今年4月至10月间开展声波增雨试验作业。经过声波增雨试验效果检验,昌吉州将最终确定声波调控空中云水资源工程体系初步方案。
据参与昌吉州声波增雨试验评价项目的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初步估算,昌吉州声波增雨区间比例在15%至20%,可实现空中—地表—地下耦合的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对解决全州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格局往往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声波增雨试验评价项目的开展,为我们通过人工干预手段拓展云水资源开发方式、增加降水开辟了新路。我们将会同气象等部门在空中云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上持续发力,积极向天‘借水’,为开发利用昌吉州空中云水资源探索更多科学路径。”李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