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琰文在“现代化发展中的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以中国西藏和新疆为例”边会上的开场发言

2024-03-20来源:中国人权研究会
“现代化发展中的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以中国西藏和新疆为例”边会开场发言
王琰文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秘书长

尊敬的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在迷人的日内瓦湖畔,紧邻象征着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保护人权与公平的联合国总部,与大家交流探讨现代化发展中的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具有特别的意义。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方向,是美好富足生活的象征,为各国人民所共同追求。而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其根本在于强化人类文明成果传承,持续创建更加文明发展的现代社会,使人类远离愚昧无知,让人的尊严和各项权利得到切实体现。二者之间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可极大地推动现代化进程良性发展。

  过去:经过近两个世纪的现代化运动发展,率先发展工业化的国家先行步入了现代化,这为世界文明进步积累了经验借鉴。在盛赞和追逐现代化发展带来巨大成就与红利的同时,也伴生着种族歧视与意识形态偏见、文化传承保护与文化创新发展、原有发展制度与新兴发展模式的不可调和带来的非理性认知和冲突。著名的美国学者赛缪尔·亨廷顿在其“文明冲突论与世界秩序重建”中,将冲突的主要因素归结为文化差异。但是,我们应当正视的还包括政治操弄造成的阵营对抗、意识形态偏见带来的集团对立、以及经济霸权形成的危害与割裂、战争导致的流离失所和儿童失学,当今,这些冲突依然成为影响全球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今天:我们依然在为实现现代化作不懈努力,依然在为实现包括受教育权在内的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断探索。在人类文明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备受关注,文明与落后、进步与发展、和平与战争依旧是这个时代面对的主要问题。中国有56个民族,如何保障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不受外来影响和干扰,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现代化发展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主人翁意识 ,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议程,也关系着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毕竟我们共在一个苍穹下。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我们要紧紧抓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穷也不能穷孩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特别强调,中国56个民族在“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个主张清晰地表明了中国在发展现代化的道路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重视教育、保障教育,并通过教育摆脱贫困,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坚定决心、政策设定和实施目标。

  对中国民众而言,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而实现这一愿望的最有效路径是保障人人受到良好的教育。从国家与整个社会发展的视觉来看,少数民族教育不仅着眼于各个民族自身的发展,更肩负着促进各民族和谐相处、包容以及共同发展的使命。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国家应当给予各民族公平教育政策,以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这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非常关键。接受主流文化教育并掌握其文化知识、行为准则与基本道德规范,通过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水平提升其社会竞争力,是实现少数民族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全民进步的必然之举,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少数民族融入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未来: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推进和拓展上,如何保障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全体人得到更好发展,并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共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现代化在过去是人类发展的主题,在今天和未来更是人类追求智慧生活和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这其中,教育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集团在国际上不遗余力地对中国西藏和新疆的发展造谣抹黑。为什么如此?他们处于什么目的?真相究竟是什么?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发展模式是万能的。中国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坚持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人权,成功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现代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靠战争、殖民和掠夺实现现代化的老路,绝不能再重蹈覆辙。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现代化发展的理性选择之路。中国积极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提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向。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上人口庞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共享成果的现代化,是现代性和传统性的结合,是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中国有句古话“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同时还有一句话“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接下来,请来自中国研究人权、教育和少数民族学科的学者专家,以中国西藏和新疆为例,分享他们对现代化和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分析理解与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