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首次在和田开展亚洲野猫专项调查研究

2024-03-19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赵梅、通讯员陈文杰报道:近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团队在和田地区进行的亚洲野猫专项调查研究显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西北地区荒漠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之一——亚洲野猫,频繁出现在和田一带的红外相机中。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亚洲野猫专项调查研究负责人罗述金介绍,亚洲野猫也称“草原斑猫”,是一种生活在亚洲内陆干旱地区的小型猫科动物,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对于维系所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稳定,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由于国内尚没有关于亚洲野猫的系统研究,野外确切记录也非常罕见。有关亚洲野猫的生态学数据,包括亚洲野猫的行为学特征、家域范围、分布界限以及保护现状等,均知之甚少。2023年8月,科研团队选择以新疆和田地区作为可能存在亚洲野猫稳定种群的核心区域,开展了此项调查研究。

“这是国内第一次针对亚洲野猫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保护现状进行系统研究,这项研究将为探究古丝绸之路上亚洲野猫的起源、扩散和交流的历史过程,以及这一物种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罗述金说。

此次专项调查主要采取布设红外相机和对野外捡到的粪便进行DNA物种鉴定的方法研究。科研团队在和田地区的6个县12个点位中,布设了13台红外相机。截至目前,有5个点位的红外相机拍摄到亚洲野猫的影像资料,同时还拍摄到赤狐、野猪、鹅喉羚、塔里木兔、环颈雉和子午沙鼠等野生动物活动的画面。

画面显示,亚洲野猫、赤狐、野猪、鹅喉羚等野生动物频繁出没。亚洲野猫在农田边悠然觅食,赤狐叼着食物在暮色中奔跑,环颈雉组团在马路附近遛弯,原本为“冤家”的亚洲野猫和赤狐,一前一后、不紧不慢地沿着同一条小径在散步……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亚洲野猫的生存环境与人类居住环境存在很大重叠。在和田地区人工种植的红柳、胡萝卜等田地里,均有亚洲野猫出没的身影。由于当地水源、食物较为充足,群众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亚洲野猫和赤狐等野生动物种群稳定,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完整健康。”罗述金说。

亚洲野猫外形酷似家猫,个头跟家猫相近,或者比家猫略大。它们周身布满豹子般深褐色或黑色的斑点,耳朵尖有着和猞猁一样的黑色簇毛。偏好于干旱的环境,常出没于生长着灌木(如红柳、胡杨)的半固定沙漠中,以塔里木兔、环颈雉等动物为食。典型栖息地是长有灌木和草丛的沙漠和荒漠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