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山南北博物馆里“过大年”

2024-02-23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春节以来,博物馆成为继景区、商场、公园、影院后的又一个打卡热点。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各地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新疆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游客数量同比增长六成。

看展览寻龙迹

龙年说龙,新疆多地博物馆结合馆藏文物和传统年俗文化,推出了与之相关的主题展览。

龙是真实存在的生灵吗?它最初长什么样子?阿克苏地区博物馆结合本地馆藏、征集的23件龙文物,推出了祥龙贺岁——阿克苏地区龙纹文物展,向游客展现龙的起源、演变以及龙文化在新疆的传承。

“汉代,开始有了‘天生龙子’的说法。因此,汉代的龙体形态威武雄壮,有气吞山河之势,体现了汉王朝强盛奋进的精神风貌。”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文物保护与学术研究科研究人员赵梦芹说,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繁荣的王朝之一,从当地出土的文物来看,龙的形象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多元荟萃、东西交融的艺术风格,“新和县通古斯巴西古城出土的马首龙身鹰翅纹灰陶范的龙纹饰、克孜尔石窟壁画上的龙图案等,都呈现出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艺术特征。同时也进一步说明,龙文化已经根植于新疆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

乌鲁木齐市博物馆结合镇馆之宝“金汤永固”碑,引进了《“龙起中华”——中国龙文化百馆联展(图片展)》,通过在博物馆不同场地摆放70余个图片板块,让人们对中国龙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龙在当今青少年心中的形象是怎样的?新疆博物馆以“八龙纹金带扣”等馆藏龙文物为创作灵感,推出了“金鳞开运 绘龙少年”主题画展,从全疆各地近3000名青少年的作品中选取304幅作品,向游客集中展示新疆各地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古代先民崇尚的祥瑞文化是怎样的?吉祥如意是每一个人在新年来临之际的美好期盼。哈密市博物馆推出的《天保九如——故宫博物院典藏如意展》,通过一件件制作精美、寓意吉祥的如意等文物,让前来参展的游客感受到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浓郁气息。

逛庙会赏华服

穿越到百余年前的乌鲁木齐过春节,会有怎样的感触?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在三楼清代街区推出沉浸式互动体验活动,观展游客体验了一把清代乌鲁木齐街头的繁华和热闹。

走进复原的清代街区,演员扮演的清代居民和商贩穿梭于街头或商肆前。游客不仅能和卖糖葫芦的商贩攀谈,还可以走进杏花村酒馆,感受店小二的热情服务,来到集义生门面前,品尝一下这里的糕点……

“仿佛自己真的来到了百余年前的乌鲁木齐街头,感觉很神奇。”市民刘新民说,这条街景一下拉近了历史和现代的距离。

传统的庙会文化是怎样的?乌鲁木齐文庙举办甲辰龙年文化庙会,让游客们体验到了民间庙会的喜庆和热闹。在活动现场,舞龙队伍所过之处,引得大家纷纷伸手触摸。社火表演中,“猪八戒背媳妇”“阿凡提骑毛驴”等造型憨态可掬,再搭配上表演者有意为之的滑稽动作,惹得现场欢笑声不断。

我国古代服饰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密码?阿克苏地区博物馆组织了30余名汉服爱好者,向游客展示了不同时代的服饰魅力。据了解,秦汉服饰庄重典雅,魏晋南北朝服饰轻灵飘逸,唐代服饰雍容华贵,宋代服饰娟秀精巧,明代服饰优雅大方。历代服饰承载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追求、文化习俗和染织绣工艺等。

新疆博物馆为了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年味,将新年的喜庆和传统文化结合,推出了“新春送暖”打卡祈福墙活动。该馆将“八龙纹金带扣”“天王踏鬼俑”等8件吉祥文物卡片随机发放给现场5000余名观众,观众写上祝福语后,将卡片挂在祈福墙上,新春氛围浓烈。活动结束后,该馆会将这些卡片邮寄给疆内外游客,把新疆的历史文化和美好祝愿传递给更多人。

哈密市博物馆为了让游客体验传统文化魅力,推出了“龙行龘龘迎新春·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吸引了180余名青少年和家长参与其中。通过让参与者动手体验剪纸、画糖画、舞龙等活动,让其品味到传统年俗的魅力。

绘脸谱织挂毯

每年春节最热闹的活动当属舞龙舞狮表演。舞狮中最为常见的醒狮表演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哈密市博物馆推出了手工织布醒狮DIY体验活动,该馆在当地招募了数十名青少年和家长,让其在专业老师讲解和指导下,制作出了一个个色彩斑斓的醒狮挂毯。

“醒狮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通过这次体验活动,不仅能让参与的学生体验到手工织布的乐趣,还能感触到醒狮所代表的勇猛、力量和独立的精神。”哈密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说。

与此同时,该馆还开展了马勺脸谱手绘体验活动。马勺脸谱由中国民间社火脸谱演化而来,记载着周秦文化辉煌的民俗过程,传承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马勺脸谱通过浓烈奔放的色彩、飘逸灵动的纹路,来展现人的喜怒哀乐、善恶忠奸。“通过手绘体验制作,能让孩子们近距离感悟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这位工作人员介绍说。

每一个农历新年,生肖之间都有一场交替轮回。你知道十二生肖的来历、了解十二生肖的文化内涵吗?记者注意到,各地博物馆在组织青少年学习剪纸、画龙、做灯笼、绘脸谱等传统文化活动时,还向青少年科普了十二生肖的文化知识。

新疆博物馆研究馆员阿迪力·阿布力孜介绍,十二生肖又称为十二属相,根据《中国历史大辞典》对十二生肖的定义,十二种用作纪年标志的动物与纪年的十二地支相配属,多用以记录人的生年。十二生肖最早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动物的崇拜,寄托了古代先民对自然界的崇敬和美好期盼。从国内出土的壁画、陶俑、玉器、瓷器等和十二生肖相关文物来看,十二生肖在古代先民的日常生活中曾被广泛使用。

“我们希望孩子们通过十二生肖的故事及相关文物知识,触摸生肖文物仿制件等环节,了解生肖文化的内涵,感触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副研究员新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