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鸡、小炒肉,一荤一素12元套餐,长者食堂应有尽有;日间看护、康复训练、技能培训,“阳光家园”照顾残疾人;自主学习、创建团队、就业培训,家政公司助力群众再就业……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惠民工作落到实处,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党员队伍等纷纷加入其中,真正践行了“老有所依、残有所教、壮有所用”的大道之行。
餐餐有口热乎饭
“这里的饭菜清淡可口,还有‘红色管家’送餐上门,方便我们老年人生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41团草湖镇老军垦裴更山激动地说。
“长者食堂”坐落在41团草湖镇人民路上,180平方米的商铺内设有6张散桌、两间包厢。自去年4月开张以来,吸引了周围不少人前去品尝。不同于街面上的其他餐厅,长者食堂内部设有“红色管家引领幸福社区建设”“居民微心愿管家来点亮”等系列文化展牌,服务人员身着红色马甲,服务到位,让人倍感亲切。
“长者食堂主要提供适合老年人食用的中华特色传统小炒,有100多道菜品。”41团草湖镇白杨社区党支部书记薛辉说。
薛辉介绍,如今社区多有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等老年群体,对他们而言,吃上一口热乎饭就是大事,为此社区探索“长者食堂”助餐服务模式,对团镇60岁以上居民、退役军人、基干民兵提供八折优惠,并根据弱势群体的实际情况提供半价和免费的优惠政策,帮助老人实现“餐餐有口热乎饭”。
如今,长者食堂的“红色管家”队伍已有286名成员,是由社区、党员、退役军人、普通居民等群体组成,不仅为老人提供就餐服务、上门送餐等,还提供环境卫生整治、政策理论和法规宣讲、治安巡逻、文艺演出等服务。
“阳光家园”照料每一个残疾人
“身有残疾的孩子需要教育的介入,也更需要被社会认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彩虹社区服务中心专职教师李霞说。
很多残疾人,尤其是智力残障者,因为长期需要家人的照料,加重了家庭负担。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探索推出“阳光家园”残疾人照料站惠民方式。
在照料站内,大家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有人在学写字、有人用毛线粘贴画、有人在搭积木,如果不开口说话,几乎看不出来他们患有智力残疾。
“日间照料站是免费开放的,在这里他们可以接受日常照料、康复训练和就业技能培训等,丰富了日常生活,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八师石河子市彩虹社区服务中心主任马玲玲说。
“阳光家园”残疾人日间照料站位于石河子市红山街道25社区二楼,拥有90平方米的空间,是一个集休息、学习、娱乐、社会功能恢复的综合性场所。照料站配有2名专职教师、1名兼职社工、两名兼职心理师,以及19位注册志愿者,他们除了照料并丰富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外,还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技能培训。
“我们的老师带着学员学习制作珠串工艺品、十字绣等,并且帮助他们连接社会资源,选择可能就业的岗位。”马玲玲说,“也会根据实际的岗位需求,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
如今,“阳光家园”的学员融入社会能力提高很多,获得了当地市民认可,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其中。自2021年以来,参与志愿者人数达到1362人,志愿服务时长总达4086个小时。
家政服务打开就业渠道
“我给人打扫了房子,当天就拿了劳务费,这种感觉很不一样。”家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幸福路街道南北苑的王绍秀激动地说,“这份工作帮我解决了生活难题。”
原来,王绍秀的儿子离婚后常年在外打工,只留下两个上学的孩子。再加上老伴腿脚不方便,一时间她既要照顾家里人,又得找一份工作补贴家用。
“光靠政策补助怎么够?”第一师阿拉尔市畅美家政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苟文娟在走访后感慨道。考虑到王绍秀家的特殊情况,苟文娟将其吸纳到自己的家政公司中,从事灵活的家务打扫工作,确保当天接单当天结款。
王绍秀感受到了“靠自己双手养家糊口”的幸福感,于是将自己的际遇分享给了社区、街道的邻里,鼓励了更多困难或下岗的妇女走出家门,走进苟文娟的团队中。
除了帮助就业困难的人解决就业难题,苟文娟还充分挖掘劳动者技能,引导他们自主创业。盖旺红家里只有几亩田,农业收入有限,了解到盖旺红经常帮人招工,苟文娟认为他可以趁年轻自己开办公司。在沟通之后,苟文娟带着他注册公司、寻找场地、开拓市场,如今盖旺红已是畅美家政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十一团分部的负责人。
同时,畅美家政每年都组织培训课程,根据不同群体的需要进行调整,除了员工的岗前综合培训、给新就业者提供技能培训,还有公益培训,有家政员、护理员、育婴师等课程,帮助想要就业的人了解职业,并取得结课证书。
如今,苟文娟的公司从原本的3个人,发展成为有1500多人的队伍。“我们也开始开展起家政进社区服务,会以日间照料站作为媒介,服务更多家庭,吸引更多人就业创业。”苟文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