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韩沁言报道:“经过2个月的调查,喀什市中水利用生态造林基地已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濒危物种白头硬尾鸭在国内的最大越冬地。”13日,喀什市中水利用生态造林基地鸟类本底调查项目组首席专家、新疆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志愿者委员会主任委员苟军说。
走进喀什市中水利用生态造林基地,白头硬尾鸭、黑鹳、渔鸥、鸬鹚等鸟类或在水中游弋,或在浅水、滩地、岸边栖息觅食。该基地处于全球候鸟中亚、西亚—东非迁徙路线上的关键节点,是迁飞候鸟重要的停歇地、能量补给站以及冬候鸟的重要越冬地,目前已记录到包括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1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内的95种鸟类。
喀什市中水利用生态造林基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的喀什市阿克喀什乡,占地面积5.4万亩,2018年利用广东、深圳、上海、山东共同拨付的5000万元援疆资金开工建设。该项目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在原来寸草不生的盐碱地进行生态造林,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已营造出3.8万亩林地和1万亩湿地。
“曾经的戈壁荒滩成了优美的湿地景观和鸟类乐园,也成了喀什最具代表的生物多样性区域。”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MCF)联合创始人、副理事长孙莉莉说,“在9月初的调查中,我们一次性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105只,是新疆迄今发现的数量最大的种群,在国内也非常罕见。”
调查显示,在喀什市中水利用生态造林基地栖息、越冬的鸟类主要有鸻鹬类、雁鸭类、鸥类、鹭类等游禽和涉禽,以及猛禽和鸣禽等其他鸟类,越冬候鸟和迁徙经停候鸟数量超过2万只,种类和数量在喀什地区名列前茅。
“通过鸟类本底调查摸清以鸟类为重点的野生动物资源家底,为喀什市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阿拉善SEE丝路项目中心主席、新疆西帕集团联席董事长刘彩霞说,“此次调查将持续到2024年,除了已经结束的2023年秋季候鸟季调查,还将进行兽类调查以及2023年鸟类冬季调查、2024年春季候鸟调查,并编制《喀什市中水利用生态造林基地鸟类本底调查报告》。”
喀什市中水利用生态造林基地鸟类本底调查项目是今年9月在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积极协调和推动下,由喀什市林业和草原局牵头,阿拉善SEE丝路项目中心、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MCF)等单位共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