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岸见证“大动脉”通江达海

2023-10-09来源:新疆日报

在巴克图口岸,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巴克图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执勤民警在核查出境商品车辆手续(9月6日摄)。截至今年8月底,巴克图口岸累计检验出入境车辆3.7万辆次,较去年同期增长85%。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秦梅花摄

8月27日,新疆日报社(集团)“奔腾之路——‘一带一路’大型全媒体报道”小分队记者走进位于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中国文化馆采访。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跨境经济合作区。自封关运营至2022年底,累计入出区人数3396.96万人次、实现贸易额550.9亿元。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蔡增乐摄

■筑梦

综保区“小巨人”养成记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郑卓 王娜

这边“吃”进小麦,那边“吐”出挂面,企业从加工面粉,到制作成品,一气呵成。

9月3日,临近19时,位于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内的阿拉山口市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依旧机器轰鸣。

车间进门处,一排排显示器展示了小麦从原料变成挂面的详细过程。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小麦进入制粉车间后,经过层层磨制变身为细致的面粉,再经过和面、压制、切割、烘干后,包装成不同规格的挂面制品。

封闭车间里,生产已全部自动化,就连堆放挂面的机器人,也能根据产品输送情况,随时分门别类调整摆放位置。

基于前沿科技和创新能力,这家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自治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金沙河集团,是一家从事面粉和挂面生产的民营农产品加工企业,被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评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这样一家企业,为何选择落户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

好的挂面,必须要有好的面粉,好的面粉,必须有优质原粮。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之一。该国的小麦精细研磨后,韧性大,筋度高,成型后麦香浓郁、光滑筋道、富有嚼劲,其品质在业界广受赞誉。

“企业落户阿拉山口综保区,就是看好这里毗邻哈萨克斯坦。”阿拉山口市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尹飞鸿说,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引导下,加之阿拉山口市政策叠加优势,经过多番考察后,2018年初,公司选择在阿拉山口综保区落户,并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近年来,阿拉山口市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综保区内粮食加工贸易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和优质服务保障。特别是散粮换装线项目投入使用后,大大提升了园区承载能力及企业自循环能力。通过散粮线运输,一个人在现场就可以轻松卸小麦,并直接运输到企业,使粮食加工贸易企业粮食流通效率大大提高。

在金沙河公司厂房北侧,布设着20座高30余米的圆锥形钢制筒仓,这些筒仓可一次性贮存20万吨小麦。紧邻筒仓的是一条修进综保区的铁路线,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小麦可以通过散粮专列直抵企业。

“小麦进入综保区后,不产生关税,也没有配额限制,生产企业可有效控制成本。”尹飞鸿告诉记者,车间24小时都在生产,工人换岗,设备不停。现在,公司制粉车间每天处理小麦750吨,满负荷下可日产挂面400吨。

一批批优质的进口小麦被生产成优质的面类食品。在公司产品展示区,整面墙的货架上各类挂面产品琳琅满目。每一种产品包装上都有醒目的三个字——“哈麦面”,顾名思义——“哈萨克斯坦小麦制成的面”。目前公司有30多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市场好评。

尹飞鸿说,公司组织参加2023年(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等各类展销活动,全力推广公司生产的哈麦面、葱油拌面等特色产品。企业还因势而动,根据市场需求着力开发新产品,相信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公司能依托口岸优势,抢抓市场先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跨境经济贸易合作区当个“跑堂的”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郭玲  范琼燕

8月27日下午,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科国际贸易中心二期五楼餐饮广场,各个店铺都开始打扫卫生准备关门下班,忙碌了一天的加依达尔·艾力博松跑到“欧洲美食”馆,帮忙订次日的食材,这是他每天下班前必做的事。

31岁的加依达尔是霍尔果斯中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餐饮负责人,2016年在朋友介绍下来这里工作。

餐饮广场分布着23家餐饮店铺,中央摆满了桌椅。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被店铺中飘散的香气吸引,聚集在此享受不同国家的美食。

“小时候来过这个口岸,当时是边民互市,大家在这里叫卖货品。”加依达尔在这工作时,已经有了大型商贸城,店铺越来越多,商品越来越全,让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变化。

2012年,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正式封关运营,两国公民、第三国公民、车辆、物资均可根据两国协定出入合作中心,开展商贸洽谈和贸易往来。

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繁荣发展,面积已达5.6平方公里。

霍尔果斯中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在这里最早投入运营的企业之一,2013年企业投资建设的中科国际贸易中心正式运营,2017年建成餐饮广场,满足往来游客、商户的餐饮需求。

加依达尔每天奔波在餐饮广场,负责卫生、翻译、帮商户办一些手续,用他的话说就是“跑堂的”,啥都干。

这家需要他帮忙订食材的欧洲美食店,位于餐饮广场的中心位置,2017年开始营业,店里销售着15种哈萨克斯坦食品,55岁的经理朱玛巴依吾哇·库丽泰·舍纳斯勒合仔因语言不通,很多沟通上的问题都需要找加依达尔帮忙。

“以前我们需要的食材从哈方进货,太慢了,现在都从中方进货,当天就能到,不耽误做生意。”朱玛巴依吾哇·库丽泰·舍纳斯勒合仔说,店里每天客流都在四五百人左右。

在阿拉木图做了20年餐饮生意的朱玛巴依吾哇·库丽泰·舍纳斯勒合仔,2017年来合作中心旅游时,发现这里不仅客流量大,还因免签入境、跨境旅游、免税购物等优惠政策,吸引了很多投资者。

她看到了商机,果断将餐饮店迁来这里。“今年计划开家分店,正让加依达尔帮忙找位置呢。”说话时,朱玛巴依吾哇·库丽泰·舍纳斯勒合仔看向了加依达尔。

“放心包我身上……”加依达尔笑着打包票,便和记者去下一家店,他介绍,公司在楼上提供了公寓,大部分餐饮工作人员都住在那。

对餐饮广场内的每家店铺,加依达尔都了如指掌,路过一家摆满炸鸡的店铺时,店铺负责人沙勒依波夫·依布拉合木·沙巴尼维赤喊住了加依达尔,递给他一杯茶水,让他歇一歇。

“他们家在比什凯克做生意,一直从合作区进货,看这里越来越热闹,两个月前老爷子给儿子开了这家店,让儿子走‘国际市场’路线,店里出售的有吉尔吉斯斯坦和新疆的美食。”加依达尔笑着说。

“店铺购燃气是需要报关的,以前谁家燃气用完了就找加依达尔帮忙办手续,现在为了不耽误大家生意,快用完时他也估着时间就来了。”沙勒依波夫·依布拉合木·沙巴尼维赤称赞道。

靠近电梯处有家快餐店,加依达尔上前为犹豫吃什么的游客介绍这家店内的美食,他特别关心这家店。“这店是位阿姨开的,没做生意的经验,自己带着个女儿,生活挺不容易的,不光我照顾,其他店铺也照顾她们。”加依达尔说。

这里的工作,加依达尔已经轻车熟路,除了维持正常运营和管理,他说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就像“国际居委会”,大家每天都在一起做生意,好的营商环境是最重要的。当然他也有自己的小梦想,“‘一带一路’倡议带来这么多利好,我又处于这样的商贸环境中,正在存钱,也准备在这做些小生意。”加依达尔说。

行吟

跟着“摆渡人”通关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范琼燕 郭玲

8月29日12时30分许,霍尔果斯市伊车嘎善锡伯族乡赤哲嘎善村村民刘春雷开着比亚迪通过哈萨克斯坦边检,驶入附近哈方设置的停车场,交车、买票,打车去车站,乘上回国的客车……17时12分,一回到家里,他又匆匆去超市给孩子准备开学的用品。

圆圆的脸,小麦色皮肤的刘春雷曾是一位朴实的农民。现在,他是一名整车出口“摆渡人”,即接车人。这个职业因今年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外贸商品车出口呈快速增长态势而兴起。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产商品车通过霍尔果斯口岸出境,远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口岸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局长胡来杰介绍,今年至8月27日,经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出入境的车辆已超过14万辆,其中出口商品车达到6.6万辆,同比增长123.9%,成为新疆对外贸易新亮点。

这也意味着,今年许多的整车出口车辆是由像刘春雷这样的“摆渡人”,开车从中方霍尔果斯口岸通关至哈方努尔饶尔口岸,送至对方客户委派的接车人手中。

8月28日10时20分,乘车从霍尔果斯市南京路往南至六代国门,一路上,记者看见铲车、牵引车、轿车、越野车等各种车辆,从四面八方向霍尔果斯公路口岸汇聚。

11时15分,在南京路通往霍尔果斯公路口岸的车辆待出境“缓冲区”,各方抵达的车辆在这里扫预约二维码、确认车辆信息后,有序排队等待通关,在此,记者遇见了刘春雷。

刘春雷排在车队尾部,跟着前车一点点移动,他告诉记者,以前开过装载车,10年前回村种桃子,随着现代种植技术的推广,闲暇时间多了起来。今年,听说在口岸上接车比较挣钱,便从事了这一行。

“共建‘一带一路’,让我们有了更多就业机会。”刘春雷说,整车出口“摆渡人”的工作职责很简单,从海关监管区将车辆接上,到达中方霍尔果斯公路口岸,由海关办理通关,通过界桥到达哈方努尔饶尔口岸办理通关,然后在附近停车场交车。其车辆的报关手续都由出口车辆的公司准备齐全。

“摆渡人”的从业门槛不高,有护照和驾驶证就行。刘春雷说,年初因为出口车辆一下增多,接车人比较紧俏。现在,干这行的人多了,“摆渡”一辆汽车500元,工程车800元至1000元。

刘春雷从今年6月开始当“摆渡人”,8月28日这天,他接了16辆车。“陕汽、重汽、理想、吉利……很多品牌的车我都接过,运气好的时候还接过工程车辆。”他感慨道,如果不是干这行,真还没机会了解和驾驶这么多类型的车。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口岸管理局通关科干部许家辉介绍,现在有29个品牌的商品车从这里出口,而且品牌数量仍在增加。

为确保出口车辆安全、高效通关,霍尔果斯边检、海关等职能单位密切协作,及时解决通关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并通过边检会谈会晤机制,协调哈萨克斯坦边检部门解决通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减少了车辆排队时间。

到了吃饭时间,“缓冲区”里卖水和食物的摊贩多了,刘春雷在车上解决了午餐和晚餐。跟着车队一点点前移,23时,刘春雷已刷通关卡进入海关车辆进出境查验场。

“多数时候都能当天通关,像今天这种情况较少。”刘春雷准备先在车上睡了,到此记者已不能深入,借着灯光向前望去,界桥上已排满了车。

从8月15日零时起,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开始试行7×24小时货运通关,成为新疆首个24小时货运通关的公路口岸。边检、海关等职能单位密切协作,全力保障进出境车辆随到随放,最大限度压缩出入境车辆运输时间。

自试行24小时货运通关以来,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夜里灯火通明,让刘春雷这样的整车出口“摆渡人”晚上排队通关也不耽误。

“绿色通道”让农副产品直达国际市场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娜  郑卓

9月6日,塔城市永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库房门口,5辆冷藏车一字停开,工人们忙着将一批漳州蜜柚搬进车厢。这些蜜柚将走巴克图口岸的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出境,7天时间抵达莫斯科、圣彼得堡的超市。

“我们经巴克图口岸出口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出货量较大,对温度要求高,这就需要快速高效的通关环境。”塔城市永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业务经理刘军毅说,“得益于巴克图口岸为农副产品专设的快速通关‘绿色通道’,越来越短的通关时间为我们在国际市场赢得了先机。”

塔城海关监管科科长肖新南介绍,巴克图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于2013年12月正式获批开通,是全国首个开通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的口岸。塔城地区乃至全疆、全国的农副产品,可通过该口岸快速直达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

为确保快速通关“绿色通道”运行便利高效,塔城海关优化生鲜易腐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机制,优化属地检验监管,采取提前申报、预约查检、加急检测等便利措施,做到申报、查检、检测、出证有机衔接,实现辖区农副产品“源头控质量、口岸快验放”。

巴克图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二队副队长赵幸福介绍,巴克图边检站走访企业征集意见建议,不断优化勤务模式,对载运新鲜果蔬等鲜活易腐农副产品车辆优先办理边检手续。

赵幸福还记得,有一年除夕,广东客商出口俄罗斯的几车水果因为大雪天气,眼瞅着就要闭关了还没抵达口岸。如果这批水果不能赶在当天出境,就得等到几天后开关时再办理通关手续,那样损失就大了。了解情况后,巴克图边检站积极对接相关部门,与哈萨克斯坦边检机关沟通,为货车清理道路积雪,直到装载水果的货车顺利出境,边检站工作人员才下班,也因此错过了年夜饭。

为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自今年5月2日起,巴克图口岸由“6天8小时工作制”延长至“7天12小时工作制”,平均每周开关时间增加36小时。

塔城海关主动靠前服务,设置农副产品业务办理专用窗口,“一对一”对接指导企业,及时解决通关堵点、难点问题。通过关企联络群、点对点联系等方式了解企业进出口计划,制定通关保障预案,安排专人做好通关全过程跟踪,助力口岸贸易跑出“加速度”。

赵幸福介绍,巴克图边检站通过优化备案手续和查验流程,最大限度提高出入境车辆和人员边检手续办理效率,坚持人等车、到即检,保障通关车辆随到随检、即检即放,实现备案申报少跑腿、人员通关零等待、货物通关零延时,不断提高口岸通关过货能力,全力服务保障口岸顺畅高效通关。